最近,家住静安区常德路500弄静安枫景苑的吴先生(化名)忧心忡忡,他告诉晨报周到记者,因为小区着手停车方案的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自己想办法”,他原本停在小区地面公共区域车位的车将无法再驶入小区。而吴先生早在四年多前就购买了小区的房子。
业主:明明是大家共享的车位,为什么就不能停了
一般情况下,小区地面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全体业主所有。吴先生也是老业主了,如今却面临无法将车停入小区的窘境,这让他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按照小区新的地面停车表决方案:地面停车实行总量控制,不固定车位停放。总共180个地面车位,由物业审核已有的97辆地面包月车辆资格“优先入围”,和物业今年8月张贴公示的车辆名单,按照序号排序产生。而像吴先生这样的一部分业主的车子将被拒之小区外。
吴先生虽然已经在枫景苑居住有四年多,但按照今年8月物业公示的车辆名单,他的序号根本排不进前180个,这也就意味着新方案通过后,他和其他一部分业主的车将无权再驶入自己的小区,每天需要自行解决停车问题。
他们认为业委会的这种停车管理办法过于简单粗暴。新方案指定“谁可以停、谁不能停”严重违法了《物权法》。吴先生说:
就算实施地面停车总量控制原则,也应该是采取“先到先得”的形式,这才相对公平。既然小区地面车位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那么每一个业主都有公平竞争的权利,而不是指定只有这180辆拥有停车的权利,其余车则莫名其妙被剥夺了这个权利。
业委称:“解决小区停车难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近日,记者也实地走访了该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地面有若干划线车位,现原则是先到先停。不过小区目前车位确实有些紧张,在划线车位停满后,晚归业主的车临停在双向道路的一侧,自愿交出车钥匙,会遮挡部分划线车位上的车辆,也有可能堵塞消防通道。
随后,记者就该小区的停车矛盾采访了小区业委会的相关负责人钟先生(化名)。
钟先生介绍说,物业先前已对车位统计情况进行解释,小区划线停车位共120个,充分利用小区可停车区域的还可停60辆,因此180个车位已经是小区停车上限。而且目前实际停车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上限,且存在阻挡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不容小觑。方案因此而产生。
但新方案似乎并不能解决业主的停车难题,缓解业主间的矛盾。面对记者的问题,钟先生向记者强调,“解决小区停车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他告诉记者,任何方式只要总量控制,都会有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新老业主的利益,最公平的方式是投票表决。
随即记者也转述了部分业主对方案本身的质疑,认为方案本身过于简单粗暴。对此,钟先生并未正面回答,而是强调无论是先前发放的停车方案征询表,还是有关车辆的登记和排队信息物业也在每个楼道进行了详细公示,流程没有问题。
律师观点: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剥夺业主对小区公共资源的使用权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物权法》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特别是当前小区停车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剥夺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业主对小区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权。
张远征认为,小区停车矛盾是一直是物业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他建议:
1.停车管理必须尊重业主对公共资源的管理使用权,并有业主大会依法作出决议,当然,停车决议的作出前应充分的听取广大业主的意见和建议;
2.在停车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我们希望可以利用错时停车,让有限的停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每一个业主都享有公平使用权力,错时停车可以利用互联网科技进行调节;
3.当前在物业管理过程中业主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呼吁广大业主要树立业主是物业管理的主体意识,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依法管理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街道:协同交管部门推进停车位外部拓源
那么,解决小区停车难就真的是一个“伪命题”吗?
据记者观察,静安枫景苑北侧出入口的武定路是一条夜间车流并不算多的单行通道。
另外,马路对面则是一个尚未动工的工地,目前里面也停放着一些车辆。
对此,江宁路街道房办主任张文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街道也了解到了枫景苑部分业主的呼声。“从了解的情况来说,方案改革并没有妥善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过于僵化的停车管理,或许还会浪费一部分的停车资源。” 张文光说,接下来,街道将尽快协调搭建一个业委、居委和业主之间的沟通平台,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停车方案。解决小区停车“乱”的问题。
另外,街道也将协同交管部门,做好外部拓源工作。探索对小区周边有条件的马路设置夜间停车位,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