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中,徐汇区所拥有的经典老建筑最多,有着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尤其是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保留着大量的老房子。
可是如何让静态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融入当下的社会文化中,如何让老建筑的表情和神韵得以流传?
青年艺术家罗陵君就曾对徐汇区的经典建筑和街巷进行考察式写生。
■罗陵君
罗陵君:寻访那些老房子,倾听它们的故事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80 后”,罗陵君从小生长在老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老房子斑驳的光影、厚重的墙壁、精致的阳台深深留存在他的记忆中,他留恋老房子里的白墙、红瓦、青砖、老虎窗。
在他眼里每个老房子总隐藏着许多故事,当他轻轻地推开那一扇扇油漆剥落的门,仿佛闻到了空气中残存的雪茄味,没有了地毯的地板,早已废弃不用的壁炉里厚厚的灰尘,无不唤起他的往日记忆。
于是,他尝试用画笔把这些记忆中的马路和马路上的老房子描绘出来。
《康平路188号NO.8》22x30cm 综合材料
不同于拍照的纪实感,绘画必须是画家有温度的创作,得是融入个人生活情怀来为这个建筑注入气息和生命力,以此来突出景的神韵,这方面罗陵君对自己有着超高严谨的标准和独特的创作构思及艺术表现力。
他的良师王劼音对他说,很多人都在画老房子,把景物的形画出来谁都会画,但要把老房子独一无二的韵味,也就是神,画出来,却很难。这就要进入老房子体会,对里面的一景一物身临其境熟悉后才能有感觉地下笔,还要学会取舍。
为了能够捕捉到徐汇区老房子的丰富表情,罗陵君一次次地寻访那些老房子,倾听它们的故事,感悟它们的前世今生。
在表现老房子的建筑特色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他用自己的画笔和他们对话,于是这些老房子和小马路在他的笔下便活了起来。
《武康路210号NO.13》
老房子和小马路在他的笔下便活了起来
在罗陵君看来,他笔下的每栋老房子应该都住着一家人,每个房间都在发生些大大小小的故事。
《康平路188号NO.8》
比如这个房子,可能以前是座大户人家,现在衰败了,也许还会有很多人住着,但是这个房子不管经历了多少风雨,还是有着故事积淀在里面,改变不了它的过去。
厚重、破败的门,空气中残存的雪茄味,没有了地毯的地板,早已废弃不用的壁炉里厚厚的灰尘,无不唤起他的往日记忆。就像他说的,每当翻开张爱玲的小说、傅雷的家书时,斑驳的光影、厚重的墙壁、精致的阳台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他用画笔把这些记忆中的老房子描绘出来,他希望通过他对老房子的描绘,能够让更多心有灵犀的人读懂这些画背后蕴藏的故事。
《永嘉路527弄4号》
很多住过老房子的人,看到罗陵君的作品应该都是满满的童年回忆。他说在画这些场景的时候,就等同于不停地在回忆儿时走木地板发出咯吱咯吱响声的场景,着实有趣。
当时走这个楼梯,可以一口气从三楼跑到一楼,最后几个楼梯还可以跳下去;有些朋友说小时候走这个楼梯,总免不了摔个鼻青脸肿,这些老上海记忆的情感抒发得到了许多共鸣。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一笔一划,不停地把自己的感受输出的原因,住过老房子的人骨子里都怀念这种不复存在的感觉,也只有住过这个老房子的人,看到画才会有心领神会的感觉。
获奖作品《老房子》全国美展得奖
开启的两道斑驳木门里的窗前安放着一张铺着轻纱的圆桌,圆桌上的玻璃水瓶里插着一束不知名的小花,枝叶纷披,两边各放着一把靠背很长的西式椅子。
画面上除了木门的棕色外,其余都是一片浅紫色,熏染出一派浓浓的老上海怀旧风情。
作品《外婆的茶壶》襄阳南路389弄
老房子的灶间里,旧式的两眼炉上,一边坐着钢精锅子,一边是正在沸腾的水壶,水汽萦绕,把钢窗的玻璃染的雾气蒙蒙,好似提醒了那个时代的人要赶紧跑过去关炉子啊,不知不觉把人带入那个时代场景。
画面右侧的龙头水槽有些剥落,白色的瓷砖已然发黑,熟悉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唤起很多老上海人的回忆。
还有搪瓷的老的洗手盆,那时候回家洗手的必备窝心神器。
武康路97号
在优雅静谧的老房子里,多少曾经的荣耀归于平淡,残旧斑驳的屋门,苔痕点点,却徒然增添了几分沧桑与神秘,那是岁月晕染出来的。
门口的白猫或许是陪伴着屋内老人唯一的伴侣,在经历雨打风吹去的生活变迁后,看着曾经熟悉的人相继搬离,只剩她一个,还有那只猫,也算是静止时光中的温馨一角,慢慢陪你到老。
作品《转角的楼梯》岳阳路170弄1号
昏暗的老房子楼梯间里,斑驳的墙面,褪色的木地板,油漆剥落的楼梯,楼梯中间一扇玻璃钢窗里射进的光线照亮了逼仄的空间,勾起了很多老上海人对过去的回忆,唤起了很多似曾相识的共鸣。
东平路9号,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看到画就如同自己置身其中,在画里生活
这些汇聚了世界各国建筑样式的老房子,呈现出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昔日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别样风情。这些住宅的老房子深深浅浅地掩映在遮天蔽日的梧桐浓荫中,或清新雅致,或奢靡豪华,或色彩斑斓。
徜徉其间,使人仿佛一脚踏入遥远的异国他乡,会有瞬间迷失之感。
蒲西路166号 上海气象博物馆
漕溪北路80号 徐家汇藏书楼
要通过建筑的画面来体现作者笔下的心境,细节的突出不可或缺。
罗陵君说,在画画之前就要想好每个细节,每个光影,通过它们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是否能够带动自己的情感。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对于场景,对每个细节的看法,融合在一起,就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才会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
例如阳台的雕花细节,房屋的结构,水晶吊灯,家居,怎么通过笔触和光影还有颜色把它们的人物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突出历史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画面的历史感,才能产生亲民感,看到画就如同自己置身其中,在画里生活。
永嘉路527弄4号
复兴西路143号
高安路25号
陕西南路163号
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以及后现代裸露纵横的管道,这些因城市发展带来的时尚与精致,让我们欣喜。
但我们仰视着钢筋水泥间那硬线条的同时,也怀念留恋着老房子里的白墙,红瓦,青砖,老虎窗。
可以说,罗陵君是怀着对自己母亲城市的深厚感情在画着上海,画着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怀,有感染力的画作,穿破时间的浩渺,踏过历史的积淀,唤起人们对这个城市恍如隔世的依恋和故事。
(内容综合自朱惜珍《徐汇故事》罗陵君作品展序言、 上海徐汇艺术馆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