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片《春天的马拉松》上海点映,讲述最美乡村故事~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电影《春天的马拉松》于昨日在上海举行点映礼,导演夏晓昀携编剧张忌、主演杨昆、冯晖等出席现场,与观众分享影片拍摄的台前幕后。

影片从一场途经乡村的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着手,引出了中国东部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振兴中的生动故事。该片已被国家电影局列为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重点影片,即将于12月14日在全国院线上映。

浙江取材创作 展示乡村基层治理最新成果

《春天的马拉松》由夏晓昀执导,张忌、和庆刚编剧,张铎、郑昊、徐百卉主演,杨立新、杨昆特别出演。该片生动展示了《36》条推行后的乡村新变化,讲述了张铎饰演的村长方春天,在筹备本村的一场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涉及村级公务、村民管理及氏族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棘手问题,他代表集体和个人所做的选择与坚守。

《春天的马拉松》剧本由宁海当地的著名作家张忌创作完成,核心剧情取材于浙江宁海推行《村级权力清单》(简称《36条》)过程中的真实故事。令张忌印象最深刻的剧情,是片中方春天拆包工程违反了规矩,虽然出发点和结果是好的,但还是受到了处罚,他认为这个情节恰恰点到了《36条》最核心之处,那就是“要讲规矩”。

《36条》通过科学确权、阳光晒权、规范用权、严格控权,切实把村干部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百姓眼皮子底下运行,使得宁海县的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有了明显成效,成为了依法治国的村级样本,这一制度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相关表述被正式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从初剪版本的110多分钟到公映版的96分钟,精益求精下完成的影片成片凝结了集体的智慧。导演夏晓昀特别在现场感谢了所有对这部电影帮助和付出过的人,他表示:“如果每个观众能在其中找到不同的笑点和泪点,作为导演就非常欣慰了。”影片剧本的创作过程也是宁海当地编剧张忌了解家乡农村的过程,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看这部电影,让大家了解新农村。

导演夏晓昀谈到了最难忘的是和编剧张忌一起磨剧本的过程,剧本定稿之前两人一起连续工作了三个通宵。当时正值世界杯,但讨论完善剧本的过程让都是球迷的两人将精彩的球赛忘在了一边,这或许就是创作最好的状态。

宁海全境拍摄 呈现中国最美乡村风景人情

《春天的马拉松》于今年7月5日正式开机,历时52天拍摄完成, 剧组几乎走遍了宁海全境取景,光是拍摄往返的车程累计就达80多个小时。在接近2个月的紧张拍摄日程中,剧组经历了三次台风的侵袭,克服了阴雨大雾天气,最终呈现出了新时代最美的中国乡村风景。

近2个月的拍摄深扎,让主演们都对宁海赞不绝口。宁海的自然、现代与活力给杨昆留下了不同于以往的农村新印象。在戏中,杨昆饰演的方婶在村长方春天的理念感召下,由利益至上的云顶村民宿老板娘转变成方春天村务治理的支持者。

杨昆谈起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方婶这个人物一开始有一些小缺点和小私心,因为要砍她的竹林她不干,后来在方春天的感召下,还是觉得要支持他。”影片中她有一句精彩的台词:“我就算是和方春天闹翻天了,我照样投他的票!”

拍摄地宁海的民宿发展让她特别吃惊,“新农村的发展变化太大,给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样。”她还透露了拍摄时的趣事,有一场戏拍摄的是选举村主任,需要很多村民参加,当时制片把带来了很多村民一起拍摄。“他们不太了解拍电影的拍摄流程和时间,以为一两个小时就能完了,所以到了中午做饭的时候就很急。当时制片告诉他们有免费的盒饭,结果村民说他们还要回去给客人做饭呢。我以前真的不太知道民宿,现在知道了,那边家家户户都有客人,民宿发展很快。”

另一位主演冯晖饰演的马副镇长则站在了村长方春天的对立面,因为一己私心给方春天的工作开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是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看点,一是宁海风光秀美。其次,主题健康向上。”

洛葳在剧中扮演杨立新的儿媳妇,丈夫去世之后一度离开村庄留下爷孙俩相依为命,最终在村长方春天的感召之下回到村庄与年幼的儿子相聚。她在现场提到,这个角色有很多的情感戏,与孩子的对戏让她有了特别的收获,激发了演戏的灵感。

尹彤饰演了村中的年轻一代,她的角色方小小是方婶的女儿,和村中的泥金彩漆工匠谈恋爱,遭到了方婶的一度反对,也是在村长方春天的努力协调之下,母女两人的关系最终有了缓和。尹彤在现场表示,影片最打动她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发扬。

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在浙江宁海取材取景,由上海影视团队匠心制作,为沪、浙两地加强深度文化合作,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为长三角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献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