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十大公共文化事件有哪些?这个公共文化成果展告诉你…

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事件有哪些?十大公共文化人物又是谁?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现新静安三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在静安·幸福之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2018年静安区公共文化成果展”活动今天举行。

活动中,静安区启动了“2019‘上海文化’静安品牌建设”项目。区文化局负责人表示,静安区坚持在携手社会各界,共建静安文化方面探索新模式、新途径,逐步形成了“政府搭台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市民共享文化”的工作格局。

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结合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静安区251个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设置、服务内容、文化标识以及机制完善等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静安区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标准建设,成为市民参与文化的最美“家门口客厅”。6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分布街角、公园,成为市民家门口“永不不打烊的图书馆”。全年分10个班次,对千名社区文艺团队骨干,分别开展了合唱、舞蹈、戏曲各类专题培训。1542支社区文艺团队生机勃勃,既是文化参与者、体验者,也是文化活动组织者、志愿者,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公里”的静安居委“最绚丽风景线”。

此外,113家社会主体的 216个文化项目成为市民手中的文化菜单,全年为市民提供文艺辅导3.1万场次,文艺演出210场次,手工活动及各类体验 482场次,图书配送15000册。公益电影实事项目全年送票15万张660场次,居民只要再花五块钱就能走进影院观看热门电影,70多岁的王奶奶说,“自己上次进电影院看电影还是二三十年前了,现在只要花5元就能看大片了,真好!”5元电影,始终高居区政府实事项目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一。

被市民和社会一致美誉为“最美文化馆的”静安区文化馆,荣获2018“美好生活”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基层文化空间设计奖”。自2017年6月建成开放以来,静安区文化馆始终坚持惠民利民为办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明确功能定位,打造市民艺术活动中心、培训中心、体验中心,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坚持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对标国际一流公共文化场馆,用最美的活动样式,传递美学美育,让市民感受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一年来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8千余场,接待市民50余万人次,插花、手工DIY、评弹书场、旗袍制作以及超强现代感的舞蹈房都是市民“秒抢、秒杀”的项目。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