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你忘了帮我拿药了。”虽然疼痛难忍,但是老刘还是记得提醒医院运送他做检查的运送人员到药房拿药,再去输液室进一步治疗。
“哎呀,药物老早不需要你自己去拿了,这里有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会给你一条龙服务,你只需要到输液室前台刷一下就诊卡,然后安心等在座位上即可。”听了运送阿姨的话,记得几年前初发肾结石时自己不知所措,医生处就诊,收款处配药,检验科、B超室分别做检查,收款处付款,药房拿药……一路下来,手里拎了几包输液袋和几个小瓶瓶罐罐的药水。老刘突然觉得几年没来浦东医院,好像流程上变动挺大的。
流程的改变起源于医院对标JCI国际标准、对标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围绕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改变。
浦东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24小时连续运转,进行输液配置,病区按每小时批次送药,门急诊输液即到即充,保证给药时间;
除紧急和手术输液外,全院全部纳入,充分发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规范配置的特点,确保药品质量和输液安全;同时防护职业暴露,保护一线护士;也将时间还给护士,归根到底就是将护士还给病人。
让病人每个流程少一个环节,让患者更安全!
12月6日,周到君了解到,
作为申城首家通过JCI(第五版)评审的综合医院和获得浦东新区最高质量荣誉的医疗单位,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今年又相继通过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质量的JCI复评审和HIMSS六级评审。
通过了评审,病人看病到底改变了什么?
浦东医院院长余波教授透露,医院管理更应关注系统性的问题,医院的各项工作应按照制度标准化、可衡量。
除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多学科团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和学科发展助力疑难病例诊疗突破也是浦东医院以管理促质量,与时逐、铸精医的两大成效。
一周前,一名年近七旬的患者因腹痛加剧就诊浦东医院,确诊为肝癌、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需要手术,可患者30年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年脑梗史,左半身肢体瘫痪,一般情况差,手术风险大。
复旦大学肝胆疾病浦东中心贾户亮教授立即组织大讨论,详细制定方案,肝胆外科蔡雷副主任医师团队历时5小时,成功实施了肿瘤根治切除。
余波表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就诊流程,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不断探索和完善医院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从战略层面、制度层面、现场管理层面多维度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平台,引导全员参与医院质量管理。
医院还以血管外科、创骨科、肾内科等一批重点学科为主导,开展全员、全院、全程质量管理活动,以提高老百姓健康获得感。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在2018中国上海(浦东)质量大会上指出,近年来,国家通过树立医疗质量标杆,激励质量管理创新体系,探索出质量管理的创新模式和新方法。
上海卫生系统目前已经有多家医院申报了政府质量奖评审并获得区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金奖等荣誉,提升了医疗质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