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或于12月7日入冬
忽如一夜寒风到,棉袄秋裤身上套,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滴拍!从今天开始,上海正式开启断崖式大降温啦!上海市气象局表示:明晚起还可能有雨夹雪,可能出现1~2厘米积雪!
雨雪:预计7日夜里到9日上午,本市大部地区将出现雨夹雪天气,其中西部地区(嘉定、青浦、金山、松江等地)有雪或雨夹雪,主要降雪时段出现在8日夜里到9日上午,累积降雪量3~5毫米,并可能出现1~2厘米的积雪。由于地表气温较高,本市不会出现明显的道路结冰现象。9日中午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转为阴有雨,10日本市仍维持阴雨天气。
降温:目前北方冷空气已经开始影响本市,气温持续下降。预计8日和9日的早晨市区最低气温可降至3℃左右,郊区0~2℃,局部地区有薄冰。
大风:6~7日本市陆地最大阵风可达6级,长江口区和沿江沿海地区可达7~8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9级,8日风力趋于减弱。
这连着一周多上海都是雨雨雨啊!问世间“晴”为何物,直叫人晒不干内裤!
更精彩的是,魔都在周六可能迎来今冬的首场降雪!
每个人小时候都经历过很难忘的冬天吧,周到君带你捋一捋!
你用过啥取暖神器呢?
在空调和暖气还没有那么普及的年代,
上海人的取暖方式也是一套一套的。
从身上穿的到屋里放的,
每一个说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呀!
↓↓↓
小时候生过的煤炉,
那时候,老上海的冬天还生炉子!
烟囱下方也总有一坨冻得黄黄的冰,
冬天来临前家家户户都会组装炉灶,
为冬天室内的取暖做准备。
看大人换煤球是很多小孩子的童年记忆,
有时候换晚了,
父母会满脸“遗憾”地拍一下大腿。
转身去邻居家重新借一块红煤球重新来过,
呛人的烟味离好远都能闻到。
晚上一家人就围坐在炉子边上,
烤着手、唠着家常。
没多久脸就被烤得红彤彤的,
从头热到脚,舒服得不得了。
盐水瓶热水袋的进化史
还记得冬天的被窝里,
塞进一个热水袋的幸福感吗?
那时候挂完吊瓶后,
大家会把盐水瓶留着灌满热水,
盖子拧紧,睡觉时放在脚边取暖,
如果太烫还会用毛巾把它裹起来。
不过到第二天早上盐水瓶里的水冷掉了,
不小心碰到也是“透心凉”的惊喜,
有时候一个不当心摔碎了,
还招来姆妈一顿骂。
除了盐水瓶还有汤婆子,
“汤”古代汉语中指滚水,
“婆子”则戏指其陪伴人睡眠的功用,
不过现在也见得不多了。
再到后来它们进化成了现在用的暖水袋,
主打大红大蓝鲜艳色系的热水袋,
“拯救”了无数个暖不热被窝的孩子。
如今为了更方便更省事,
现在还有,微波炉usb加持的暖手宝!
弹棉花做被子
冬天来临前,
大人们都会将棉被重新弹一遍,
这样的被子又蓬松又暖和
再套上花花绿绿的被罩
再冷的天都不会被冻着了
被子盖得太厚整个人都会被压住。
小小年纪为了取个暖,
也是承受了很多“鸭力”呀!
妈妈牌毛衣毛裤
上海人的记忆中,姆妈无所不能。
她们总是会积攒很多毛线,
一到冬天就会给孩子织毛衣、背心,
款式花纹到现在看起来也很时尚。
除了姆妈亲手织的毛衣毛裤,
身穿长辈一针一线缝的棉袄棉裤,
也是当时公认的一种“时尚”潮流。
里外一身都是独家限量版!
现在我们的衣服越来越多越来越贵,
但感觉再也没有浓浓的爱在里面了,
现在的限量版也只能用钱来买了!
笨重的条绒棉鞋
现在各种长靴、短靴、雪地靴层出不穷,
那个时候,
拥有一双条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几乎到了人脚一双的地步。
冬天下雪的时候,
穿着一双暗黑色条绒棉鞋在雪地里走过。
脚底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成为耳畔经常忆起的童年回响,
绒棉鞋的底子和面儿都很厚,
又舒服又实在。
带根绳的大手套
那时候小朋友都有一双带根绳的大手套,
至于要问为什么,
说不定是担心熊孩子在外边野疯了,
一扭头就把手套丢在哪里了。
有根绳子可以把手套挂在脖子上,
省得到处乱放最后找不到。
威风霸气的军大衣
没有空调的时代,
就只能靠多穿几层衣服来过冬了,
当年军大衣也是过冬的标配,
既保暖,又陡生一种英武之气。
再戴上一顶同色系的军帽,
那更是牛气得不得了。
吃暖了才能热乎
何以取暖,唯有美食呀,
分分钟把你的御寒能力提高十级。
冬天吃腌咸菜再好不过了,
在所有食物的配料中出场,
即使喧宾夺主也能被原谅的就是腌菜了。
没有榨菜的馒头是孤独的;
没有酸菜的水煮鱼是没有灵魂的肉体;
用腌萝卜下稀饭能在心里开出一朵小花。
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冬天最适合大家忙活起来腌咸菜了。
大人小孩兴致勃勃的身影,
和最后吃到榨菜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那些画面现在想想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最受围观的“蹦爆米花”
小盆友们最开心的莫过于缠着姆妈,
到街上去买爆米花了,
这是寒冷冬天极为受欢迎的零食,
看着师傅把白花花的米倒进罐子,
然后捂着耳朵兴奋地等待。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
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炉啦!
烫手也爱的“烤红薯”
烤红薯可是冬天的暖手神器,
既好吃又能暖手,一举两得,
尤其爱吃烤得烫手冒热气的那种,
记忆里学校门口、大马路上,
都会有个老爷爷推着个柏油桶卖烤红薯,
掰开咬一口无比满足了。
让人双眼放光的冰糖葫芦
小时候最喜欢让大人带着去街上玩了,
那里有让人牵肠挂肚的冰糖葫芦,
只要听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
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前去。
山楂外面已经凝固的冰糖,
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欲滴,
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吃完还沾上满嘴塘渣,
那又酸又甜的味道回味无穷!
冬天是创意无限的季节
堆雪人,打雪仗,弄得浑身湿漉漉也不罢休。
从“画玻璃”中练就的“灵魂画手”,
寒冷的冬天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就是每天出现在阳台玻璃窗上的冰花。
一层绚丽的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
犹如万花筒一般,
引起人无限的遐想。
小囡最喜欢趴在窗户边,
对着玻璃哈几口热气,
然后“尽情”描绘着自己的艺术世界,
还会拉朋友来一起欣赏自己的画作,
满脸神气的样子也是可爱至极。
这些冬天的情结你会读懂!
萧条肃穆中,总有些细节让人幸福感爆棚,
下棋孵太阳的闲适。
记忆里上海的老巷,
充满了冬天午后的静谧闲适。
好天气晒被子的幸福感,
每个上海小囡的童年记忆里。
总有一双“残忍”的双手,
无情地把暖暖的被子掀开,
然后阿拉只好被迫起床!
雪花膏、蛤蜊油、郁美净的“美妆”时代
一到天冷手脚就会特别的干,
所以每次出门前都要做好防护措施,
老上海的蛤蜊油绝对是冬天防皲裂的良品,
还有小时候常用的郁美净,
又滋润又好闻。
老上海还有很多品牌护肤品,
比如被当国礼送的百雀羚、柔和的雅霜,
清爽的宫灯杏仁霜……
轻轻地抹在脸上一些,
那一股香气弥漫了整个童年记忆。
看完这些不是勾起了你童年的回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