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小囡站上了志愿者讲台

晨报记者 谢克伟

肉嘟嘟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专盯着看葡萄老师,还会问出很搞笑的问题,“糯米老师(另外一位教绘画的志愿者)什么时候来啊,我什么时候可以有礼物啊?”

昨天是国际志愿者日。你很难想象,这个憨态可掬的5岁“小包子”,已经为上海市儿童医院的白血病小患者,当起了手工和绘画老师,你更难想象,这个孩子还是个治疗中的白血病小患者。

为了给其他白血病小患者上好课,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包子”把自己打扮成了苏菲亚小公主,穿着一身紫色公主裙,然后像模像样地走上“阳光小屋”讲台。

葡萄老师说完开场白,就把站在讲台上的“小包子”介绍给了其他小学员们。有了老师的“撑腰”,加上妈妈就在身边,“小包子”显然底气足了不少。

“先用笔画个圈,然后用棉花棒蘸颜料点在圆圈当中。”课正式开始后,“小包子”神情专注,说起话来断断续续,但意思绝对到位。下面的小学员依样画葫芦,跟着画圈、蘸料、点画。

“不要多点、不要多点,点多了颜色要跑到圈外的。”见有小学员自说自话在画上多点了,“小包子”着急地差点跳起来;见有迟到的小学员进来,“小包子”马上走下讲台,走近挨个重复教他们画画技巧。

说起为什么会当小小志愿者,原来去年三四月间,“小包子”突然反复出现骨痛,“原先以为是骨头毛病,结果却查出得了白血病,那几天我是天天蒙着脸偷偷哭,”“小包子”妈妈说。

幸运的是,经过儿童医院的精心治疗,“小包子”病情相对稳定下来。于是去年四五月间,“小包子”走进了病房隔壁的“阳光小屋”。

她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葡萄老师的手工课。那天,葡萄老师为包括“小包子”在内的小学员们,买来了小木棒、颜料等,要小学员们自己将木棒组装成木琴,再在琴上涂颜料。

最后葡萄老师指着木琴上的数字,教小学员们反复朗读“1231 1231 345 345”。小学员随后按照朗读的数字顺序,在木琴上用小榔头敲打,敲出的就是传统儿童歌曲《两只老虎》。“就是这堂课,‘小包子’被‘阳光小屋’和葡萄老师深深吸引了”。

第二次上课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同样是周三,2点多的上课时间,“小包子”提早来到了“阳光小屋”,她睁大眼睛,探着头,焦急地等待,等葡萄老师一到,“小包子”说出了憋了很久的话,“葡萄老师我好想你哦!”之后,只要身体允许,来住院治疗,“小包子”总是争着去上葡萄老师的课。

课上得多了,“小包子”慢慢掌握了很多手工、绘画技巧。病情慢慢稳定后,今年的五六月份,“小包子”主动向妈妈提出,自己也要做个志愿者,为还在治疗中的小病友带来快乐和幸福。

每天下午2点左右是“小包子”午睡的时间。昨天下午1点,“小包子”正在家里和妈妈商量下一堂课的内容,“小包子”说,下一堂她要教小学员们做手工“七星瓢虫”,把纸剪成树叶形状,再剪两个圆,其中一个圆中间剪开……

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介绍,自从20年前建立“阳光小屋”以来,医院已经成立了3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年有五六千人次的志愿者队伍为白血病小患者提供陪护、心理咨询、补文化课、上手工课和绘画课等服务。“志愿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受到社会温情和力量,也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重拾孩子生的希望”。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谢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