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穿戴设备出货量超苹果!坐上全球第1的位置,小米手环3是大功臣

昨天,“雷布斯”喜滋滋地发了一条微博↓

根据12月3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可穿戴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Q3,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3200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1.7%

其中,小米以21.5%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轻松击败了苹果(13.1%)、Fitbit(10.9%)、华为(5.9%)和三星(5.6%)等对手。要知道,就在Q2,小米的市场份额还是15.1%,次于苹果的17.0%。

短短的一个季度,小米为什么“逆袭”成功?

小米手环3立功,苹果Series 4尚未发力

从IDC发布的图表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前三的位置一直掌握在小米、苹果和Fitbit手中。

这一季度,则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小米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成绩单最好的一次。

数据收集自IDC官网   制图:饼饼(周到)

论及小米胜出的原因,IDC的分析师认为,新品小米手环3功不可没。11月26日,华米发布的2018Q3财报显示,截止2018年11月11日,小米手环3系列发货量突破1000万台。

除此之外,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是其市场份额猛增的推手。此前,小米可穿戴设备的国内出货量占比基本在80%以上,本季度,这一比例降至61%。

反观苹果,Q3是秋季发布会的举办时间,新款手表Series 4虽然亮点不少,但因为其上市时间在Q3末尾,对这一季度苹果出货量贡献没能超过20%。所以,本季度苹果表现并不出彩。

不过,也有分析师提醒,该报告的统计标准是出货量而不是销售额,参考价值有限。毕竟,一个小米手环3售价169元,而苹果Series 4起步价最低3199元。同样是卖出一台设备,小米和苹果拿到的利润谁高谁低, 一眼可知。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在乎自己的硬件销售额吗?

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如果小米和苹果一样是一家硬件公司,依靠卖设备赚钱,那设备的销售额和销售利润就是它的生命。

但,小米是硬件公司吗?

2018年5月,小米提交的招股书中,雷军写在“董事长的公开信”里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信中也提到:

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而就在提交招股书的前一个月,雷军在母校武大举办小米6X新品发布会时,宣布:

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可以说,小米正在极力摆脱自己身上硬件公司的标签。不超过5%的承诺已经作出,说明来自硬件的销售额和净利润或许没那么重要。

相比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通常产品周期性更长,销售成本更低,毛利率水平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通常要比硬件公司高。

因此,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选择了通过控制硬件利润,提高产品性价比,来扩大用户基数。当使用小米硬件设备的用户规模更大,依托这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基础设施”,小米提供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小米打造了自己的生态链,并提出了未来十年核心战略“AI+IoT”,它要做“万物互联”。

而可穿戴设备,就是帮助小米开疆辟土的一群要将。

11月28日,小米有品总经理高自光在2018WISE零售峰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

微信大家不知道每天要用多少次,抖音不知道刷多少次,下载量都是十亿级别的,而我们科技硬件和用户的交互以年为单位的,你买我们一个扫地机器人,可能两三年不会再买,因为够了,除非你有很多套房子,你也不会买很多。

大部分智能硬件,都会遇到扫地机器人的困境,即使用场景有限,和用户的交互不够高。可穿戴设备则不一样,它们跟着用户走,突破了时间和场景的限制,甚至当用户睡觉的时候,也可以使用。

此次小米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至少验证了小米在用户中的渗透率不断加强,其互联网版图又扩张了不少。尽管销售额和利润不高,但出货量和销量才是更重要的,它要争夺的是用户,而不是用户的钱袋子。

不过,在Q3出货量中大获全胜的小米,接下来还要在Q4面临强敌苹果的“反攻”。眼下,距离苹果Series 4上市已过去数月,圣诞节和元旦节又即将来临,这对苹果来说,注定是一个销售旺季。

今年Q4,面对强敌的小米能不能稳住第一的位置,就要看3个月之后,“雷布斯”有没有发新战绩微博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章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