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小包子”的志愿情怀

肉嘟嘟的脸,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葡萄老师,总会问出很搞笑的问题,“糯米老师(另外一位教绘画的志愿者)什么时候来啊,我啥时候可以有礼物啊!”憨态可掬的5岁“小包子”最近为上海市儿童医院的白血病小患者当起了手工和绘画老师,她教小同学的是宣染画等。她,或许是上海最小的志愿者,一位还在治疗中的白血病小患者。

 

上图:“小包子”正在为小学员上课

这天,“小包子”打扮成苏菲亚小公主,穿着一身紫色公主裙,像模像样地走上“阳光小屋”讲台,葡萄老师先说了开场白并把“小包子”介绍给小学员们,之后“小包子”和她妈妈、葡萄老师把宣纸、水彩笔和棉棒分发给来学画的小同学,上课开始了。

 

上图:“小包子”为迟到小学员讲解画画技巧

“先用笔画个圈,然后用棉花棒蘸颜料点在圆圈当中。”“小包子”神情专注,说起话来断断续续,但意思绝对到位,下面的小学员依样画葫芦,跟着小老师画圈、蘸料、点画。“不要多点不要多点,点多颜色要跑到圈外的。”见有小学员自说自话在画上多点了,“小包子”着急的差点跳起来。有小学员迟到陆陆续续进入“阳光小屋”,“小包子”随后走下讲台,走近刚入座的小学员,挨个重复教他们画画技巧。

上图:正在康复中的“小包子”和妈妈 

说起为啥会当小小志愿者,“小包子”妈妈讲了一段很感人的故事。那是去年的三四月间,“小包子”突然反复出现骨痛,“原先以为是骨头毛病,结果却查出得了白血病,这几天,我是天天蒙着脸哭泣。”

进入儿童医院治疗后,是医生和“阳光小屋”重拾起“小包子”家人和孩子生的希望。在病情相对稳定之后,去年四五月间,“小包子”走进了病房隔壁的“阳光小屋”,她第一堂上的就是葡萄老师的手工课。那天,葡萄老师为包括“小包子”在内的小学员们买来了小木棒、颜料等,要小学员们自己将木棒组装成木琴,再在琴上图上颜料,最后葡萄老师指着木条上标示的数字,教小学员们反复朗读“1231  1231  345  345”,小学员随后按照朗读数字顺序在木条上用小榔头敲打,敲出的就是传统儿童歌曲《两只老虎》,就是这堂课之后,“小包子”被“阳光小屋”和葡萄老师深深吸引了。

第二次上课是在下个礼拜,同样是周三,2点多的上课时间,“小包子”提早来到了“阳光小屋”,她睁大眼睛,探着头,焦急地等待着,等葡萄老师一到,“小包子”说出了憋了很久的话,“葡萄老师我好想你哦!”“小包子”已经把感情融入到“阳光小屋”,融入到葡萄老师身上。之后,只要身体允许,来住院治疗,葡萄老师上课,“小包子”总是争着去上课,“小包子”也从上课中掌握了很多手工课、绘画课技巧,好在她的病情也慢慢稳定了。今年的五六月份,“小包子”主动向妈妈提出,自己也要做个志愿者,为还在治疗中的小病友带来快乐和幸福。

 

上图:“小包子”与葡萄老师

每天下午2点左右是“小包子”午睡的时间,昨天记者按照约定1点钟准时赶到 “小包子”家里,外公开门后,记者发现“小包子”正和妈妈商量下一堂课的内容,“小包子”告诉记者,她下一堂为小学员上课的内容是教他们做手工“七星瓢虫”,把纸剪成树叶形状,再剪两个圆,其中一个圆中间剪开……

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告诉记者,自从20年前建立“阳光小屋”以来,医院已经成立了3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人员包括教师、心里咨询师、院内护士和医生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每年有五六千人次的志愿者队伍为白血病小患者提供陪护、心里咨询、补文化课、上手工课和绘画课等服务。“志愿服务让越来越多家庭感受到社会温情和力量,也让越来越多家庭重拾孩子生的希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