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数次表态支持民营企业后,各金融监管部门也陆续为此发声。从央行行长易纲的“三支箭”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一二五”目标,都是在喊话纾困民营企业。
此后,大型国有银行带头,中小银行紧随其后,各家银行都陆续出台了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举措,也为民营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众多新产品,民营企业迎来了“暖冬”。
国有大行起领头作用
11月6日,易纲给民企融资亮出“三支箭”,一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债;三是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紧接着透露,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各金融监管部门连连发声后,国有大行随即密集出台了针对民营企业的一轮金融支持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向“一二五”目标挺进。
中国银行总行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20条”,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上海分行响应总行号召,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积极加强产品创新,组织搭建银企撮合平台。截至目前,该行已为超过200家民营企业集团和2000家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池业务,民营企业贷款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占比达九成以上,成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信贷增长的绝对主力。
该行还不断运用创新产品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继创新研发荣获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一等奖的“张江模式”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后,又相继推出投贷联动“VC贷”和“PE贷”授信等创新产品,及“投贷联动一站通”综合服务,较好地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的授信需求。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发布了20条金融措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成长壮大。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民营企业客户已超过3500户,在法人客户中占比75%,民营企业融资余额超过1300亿元,在小微企业客户中,民营企业户数和融资余额占比均超过90%。
该行将不断加强资源配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还将为民营企业提供专项规模保障,确保民营企业的用款提款需求,在贷款规模紧张时给予优先贷款规模配置支持。此外,该行将在拓宽民企融资渠道、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优化服务提升效率等方面下功夫。例如聚焦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实际融资需求,充分运用“一个平台(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三大融资产品(经营快贷、网贷通、线上供应链融资)”,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降低小微企业周转成本。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则出台了《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截至9月末,建行上海市分行当年新增投放普惠金融贷款53亿元,单户500万元以下贷款新增占比近80%,信用类“小微快贷”户均贷款约55万元,实现了信贷服务小额化、标准化,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同时,该行建立了优质民营企业白名单,开通绿色通道,提升信贷业务全流程作业效率。还创新推出一站式平台 “建行惠懂你”APP,实现普惠金融贷款全流程在线办理,截至目前仅上海地区注册用户已超过4万户。
交通银行也推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22条新举措,改机制、拓渠道,对支持实体经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其合作了十几年的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为民营企业增添了干劲。
该行不断努力持续在多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建立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引导经营单位将信贷资源向优质民营企业倾斜;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对民营企业服务响应速度及效率;加快产品创新,通过投贷联动、债转股等方式满足民营企业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普惠金融业务统一对客平台等等。
中小银行也不甘落后
中小银行也紧随国有大行的脚步,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都密集发声支持民营企业。
兴业银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服务质效的意见》,精准制导,切实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18年9月末,兴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188亿元,较年初增长11%,民营企业新增贷款占36%。前三季度累计承销民营企业债券75支,金额约700亿元。
该行发布的《意见》中针对支持民企有19条措施,包括发挥自身综合经营优势和在投行领域的竞争优势,推动优质民营企业债券发行成功率的提升,促进融资利率回归理性;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帮助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存量资产融资,优化资产负债表等。而且近日,由兴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的两支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也成功落地了,这也将有效地提升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中信银行则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十四项举措,其中包括加大债券服务力度,丰富股权融资服务,为民营企业量身打造国际金融服务,积极开展贷投联动、科创基金等普惠类创新服务。截至2018年9月末,中信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315亿元,在对公贷款中占比38%;普惠贷款余额1232亿元,同比增加384亿元。
上海银行发布“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30条”,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破解融资困境。截至2018年10月末,上海银行民营企业人民币贷款户数占比达75%。
该行此次发布的“30条”围绕建立公平信贷文化、科创与民营和小微结合、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优化信贷技术和流程、加强专业化经营、加强拳头产品运用、多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全力推进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持续优化结算服务流程、完善指标体系和内部配套机制等十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上海农商银行则在再贷款政策工具上下功夫,以此支持小微及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该举措惠及民营小微企业38户,加权平均利率仅4.45%,比9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32个基点。截止2018年10月末,该行人民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已超200亿元,上海市场占比约8.5%,较年初增加逾40亿元,预计全年增量占比较将达到全行人民币贷款增量的10%以上。
配合再贷款的发放,该行还专项出台了支小再贷款管理制度。今年以来,该行已借用支小再贷款46.3亿元,占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支小再贷款发放金额的88%,其中民营小微企业占比90%以上。同时,该行也积极申请再贴现额度,今年以来累计发生再贴现9.92亿元,截止目前再贴现余额为4.59亿元,切实为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发挥作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商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