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7时03分,嘉定消防中队接到报警,称辖区罗宾森广场二楼电动扶梯卡住了一名约5岁男童的右脚。令人吃惊的是,看似很小的缝隙不但“吞”下了男孩的运动鞋,还咬住了男孩的右脚。
所幸,在电梯维修人员和消防队员的共同配合下,经过4分钟左右的紧张救援,男童被卡的右脚被成功取出,当场移交给120医护人员送至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电动扶梯缝隙卡住男童右脚
12月3日晚7时03分,嘉定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火速赶往现场后发现,在二楼往三楼上行的扶梯开始处,一名约5岁男童的右脚卡在电梯的边缘处,情况危急。
由于电梯踏板下方为镂空,若采用扩张器强力扩张容易引起踏板脱落,造成二次伤害。中队指战员迅速采取第二套方案,同现场电梯维修人员共同拆除电梯左侧铁质横档,给夹住的右脚留出空隙。
记者注意到,这名看起来约5岁的男孩下身穿一件蓝色运动裤,左脚穿着一只黑白相间的运动鞋。但是,令人揪心不已的是,他右脚的运动鞋已完全被电梯梯级与侧壁的间隙给“吞”进去了。
除了鞋子,他穿着袜子的右脚也被卡在了间隙里。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子坐在扶梯上,抱着男孩,看样子像是男孩的家人。
▲视频截图
当电梯维修人员拆除电梯左侧铁质横档后,男孩被夹住的右脚露了出来,但稍微一动,就会疼得哇哇大叫。最终,在电梯维修人员和消防队员的共同配合下,经过4分钟左右紧张救援,男童被卡的右脚被成功取出,当场移交给120医护人员送至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提醒:扶梯两大危险区域最容易“咬人”
在电梯安全专家看来,类似的电动扶梯咬人并非孤案,类似案例在全国已发生多起。有人曾专门做过实验,用一根棍子顶着一只小朋友的鞋子,紧贴扶梯侧壁与梯级之间的间隙下行,没多久鞋子便被间隙“咬住”。
根据2012年8月1日起实施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扶梯侧壁与梯级之间的空隙,“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4毫米,在两侧对称位置处测得的间隙总和不应大于7毫米”。
一家知名电梯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4毫米的间隙看起来很小,但因为小朋友的骨骼尚未发育好,手、脚本身就很小,而且很柔软,容易发生形变,很容易陷入梯级与侧壁的间隙,扶梯强大的摩擦力会使孩子的肢体越夹越紧,从而受伤、甚至被切断。
小朋友们很喜欢的“洞洞鞋”,就是因为材质柔软,所以容易被卷入。
为防止4毫米的间隙伤人,国家特别要求扶梯裙板上方安装毛刷,以防止衣服或者小孩的手指、鞋等被夹入。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对毛刷产生兴趣,并将鞋体靠近毛刷,将其作为擦鞋的工具,这其实非常危险。
自动扶梯另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当扶梯向上或向下运行至末端时,梯级与上下平台梳齿板连接处的缝隙。这个缝隙虽然也不是很大,却足以卡住一名3岁左右孩子的手指。当扶梯运行至末端,梯级逐渐“合”在一起时,梯级通过梳齿板进入机仓所产生的作用力约在15公斤左右,该机械作用力足以将成人的手指夹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倪冬 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