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还能“化废为宝”?这所小学做得不一般哦!

“哇!原来菜皮、剩饭这些厨余垃圾,居然能变成有机种植的培养基。”“看,这是我们利用果蔬皮造的纸,还制作成了各种纸艺美术作品呢!”……这些奇妙的事情,每天都在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里发生。

原来在学校里有一个生态堆肥箱,每天校园产生的厨余生鲜、菜皮菜壳、剩饭等放在这个箱子里,就能加工成有机肥料和液体肥料,学生们可以利用厨余垃圾堆肥形成的培养基,开展“迷你盆栽”和“一米菜园”种植体验活动。此外,工艺社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自己制作的再生纸开展艺术创作,开发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真如文英中心小学以“生态六艺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垃圾变身三步走”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将垃圾分类与生态道德启蒙教育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能力,将校园垃圾分类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校园垃圾减量。

该校校长黄建平表示,学校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午会、班队会、主题教育指导等途径开展垃圾分类培训,让每个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种基本分类,知晓每一类垃圾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再生”系列活动,在深化垃圾分类概念的同时了解垃圾循环利用、再生的价值、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据了解,真如文英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绿色账户,用于记录在变废为宝实践中获得的利润。用每个孩子绿色账户利润创立的“F∙P”(废品、扶贫)基金,是学校爱心捐助和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专项基金。每年冬至前夕,学校家长委员会会同区红十字会启动学校F∙P基金,将购置的冬衣冬被定点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孩子,积极开展“冬日暖阳”行动,展现了学生以环保节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