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幕。位于东馆“酷天下”板块,上海影视产业的服务窗口——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也于同日亮相,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负责人、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志庆在长三角文博会上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将响应“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长三角影视拍摄协调一体化服务体系,“会在取景地合作、服务模式输出等方面,和长三角的兄弟省市展开合作。”
成果 运营至今服务4774次,项目受理达标率100%
2014年10月,受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委托,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具体承担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的运营职能,并一直为来上海取景拍摄的剧组提供服务,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来沪拍摄。
今年7月,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版《拍摄在上海——上海影视拍摄指南》,《拍摄指南》中AR取景新技术获得了众多制片公司、剧组以及外地政府宣传部门的称赞,各区也纷纷主动要求在明年增加取景地。
看到这一需求,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在此次文博会上开设了专门的服务窗口。208平方米的展厅内,分为前序、服务内容、视察参观交流、机构工作站、历年指南、取景地介绍、媒体报道、机构介绍视频等板块,向业界和临近省市完整地展示了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日常。
从服务机构给出的数据来看,他们的服务模式颇受认可。截止到11月23日,今年服务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1522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1359件次,协调类服务163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1072家,其中上海单位699家,外地单位373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61个,其中上海剧组32个,外地剧组29个。
2014年10月28日正式运营至今,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4774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3822件次,协调类服务952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3302家,其中上海单位2386家,外地单位916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595个,其中上海剧组316个,外地剧组279个。
计划 将推动成立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体系联盟
服务机构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引起了长三角临近省市的高度关注。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苏州高铁新城经济发展局、宁波市文广新局、宁波市电影家协会、台州市文广新局、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京市文广新局等单位,都曾先后赴机构调研学习。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也已经有多家外省市单位提议,让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输出管理经验。于志庆表示,机构认真考虑了这些建议,在前期已有部分取景地合作的基础上,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推动成立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体系联盟,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影视拍摄协调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后备力量。
“目前长三角除了上海之外已经有80多个取景地,还有多个专业拍摄基地,比如象山、南北湖、台州取景地,都联合起来,让全国摄制组都来长三角拍。”
在于志庆看来,协调长三角影视拍摄一体化的好处多多,
“其实在上海拍摄的成本有时候很高,一体化后,剧组可以延伸去其它省拍摄,并且有助于充分发挥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的地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理念 优先考虑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剧组
于志庆还透露,除了临近的长三角地区在筹划做类似的服务机构以外,广州、成都、深圳等城市也会来“偷师”,“想直接把我们的整体架构、人员配备、服务机制,都直接拿走。”
谈到做“剧组服务”的秘诀,于志庆坦率地说:
“没有什么花头,就是服务,只要用心,就能做得好。就像把剧组当亲人,你爸爸让你办事,你能不去吗?我们会要求工作人员主动替剧组着想,交通问题、吃饭问题、甚至娱乐休闲问题,都主动考虑到。”
这种“剧组保姆”式的服务也让部分剧组生出了一些“无理要求”。于志庆说,有些剧组会直接把他们的服务机构当作外联、制片使用。为了提高服务机构的运营效率,服务机构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坚持把功夫都用在刀刃上,并制订了相应的优先解决机制。
“上海重大题材影视剧剧组或者上海公司作为第一出品方的剧组,还有在题材上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剧组,这些我们会优先考虑。我们的服务毕竟是公共资源,不是撒胡椒粉,不应该好的不好的都面面俱到。”
“上海电影票房已经破百亿了,服务机构是上海电影产业的一扇窗户,一定要擦亮。”于志庆说道。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