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民张女士将自己收藏了十年的一幅中国印象派大师的画作以32万元的价格售出,而几年前,她从市场上购得时仅花费了数万元。
至少从现在看来,艺术品投资越来越受到高净值用户的重视,然而对于大众来说艺术金融还是一块小众而陌生的领域。
11月9日,“ART陆家嘴-2018上海艺术金融国际峰会”在上海举办,包括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多个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对艺术金融和如何进行财富管理展开激烈讨论。
艺术品投资高收益高风险并存
德勤亚洲合伙人秦谊介绍,从德勤年报看出,如果将资金用来购买欧洲的传统艺术家或者是印象派作家的作品,15年的回报大致是和房地产、债券收益差不多,收入也比较稳定。不过,如果投资国内的当代画家的作品,回报按照15年计算,年利率能够接近15%。而缺点在于风险很高,相当于股票和期货。波动很大,缺乏流动性。
平安银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事业部副总经理冯少英表示,对于银行的高净值客户、超高净值客户来说,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由于目前国内的投资者投资意识和对艺术品的认识都不到位,如果想要将艺术品资产份额化,并用来交易则需要更长期的培养。
“目前投资的趋势是从过去的风险投资、讲独角兽,到现在更加注重资产配置,资产平衡。” 上海熙定资本CEO王磊更加注重引起投资者对艺术品的热爱,“过去我们讲投资最喜欢是房地产、股票。炒股票,谈到艺术品的时候,这个东西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你喜欢不喜欢。你看到一个艺术品,你有没有共鸣,这个是很容易判断的。”
投资需要合理配置
冯少英建议,投资艺术品的三要首先是要做配置,根据自己的实力、爱好配置艺术品。
其次是如果做高端艺术品配置,要有专业化的艺术品资产管理顾问,有了这个顾问以后我们的爱好、我们的资产、我们的传承就可以交给他来做,这种角色是银行、家族办公室、信托都可以做到。
最后是要有健康的收藏的心态,是重在收藏,重在传承文化。我们的收藏完全注重它的价值的提升是另一种投资,我们对艺术品收藏的心态应该是因为你喜欢,想要在将来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增值倒在其次。
同时她也告诫投资者三不要:第一是不要急,逐步配置,不要想有快速的回报。第二是不要大,在国外是5%的资产配置,不要把所有的资产压上去。第三是不要乱,要有收藏体系,做到系统化,专业化。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罗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