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9日)一早,市司法局(进口博览会)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的史军律师接到了一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采购商的报喜电话,“史律师,我和参展商已经达成了采购意向,太感谢你了……”一个1亿元的采购意向,就这样达成了。
这个1亿元的大单子,始于11月8日一起看似简单的咨询。8日上午刚开馆不久,进博会法律服务团1号工作点的法律服务志愿者程苏,迎来了一名焦急的咨询者:“您好,听说你们这里可以提供法律咨询?”
原来,这位采购商在展会上看中了某品牌的游艇,想现场下订单,批量采购。谁知这家参展商并没有预计到参展过程中就有人购买,因此并没有准备合同文本。
“采购金额高达1个亿,不签合同我可不敢买。”这位采购商担忧地说,“我对上海不熟,就是想咨询一下哪里能够找到好的律师,帮忙草拟一份采购合同。”
“我们这里就是进博会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点。”程苏了解到采购商的需求后,马上介绍说,“这个中心是上海市司法局牵头成立的,专门为展会各方提供法律服务。”
在程苏的协调下,当日值班的史军律师接待了他,向其详细了解了商品型号、采购价格以及交割方式等具体采购信息,最后承诺,“下午2点前,我会把合同文本电子版发给您,您如果有什么补充内容,我再来修改,今天闭馆前肯定让您拿到合同定稿。”
谈到这里,对方问“光顾着说合同了,都没问您,律师费怎么收?”
“我们在中心服务,就是志愿者身份,在进博会法律服务清单范围内都是免费服务。”史军笑着解释。
11月9日一早,史军律师就接到了这位采购商的报喜电话,1亿元的采购意向,只用1天就达成了。
据不完全统计,进博会开展至今,市司法局(进口博览会)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已经接待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咨询56件,咨询内容主要围绕在华投资、开设公司、知识产权、商标专利保护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倪冬 吕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