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的小人物喜剧

钱德勒

演员沈腾,成为近年来喜剧电影的“香饽饽”。如果说《夏洛特烦恼》还算是票房黑马,那么《羞羞的铁拳》呢?《西虹市首富》呢?甚至即将上映,由他出演的贺岁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宁浩执导)、《飞驰人生》(韩寒执导)呢?现在发胖的沈腾从最初的春晚舞台走进大银幕之后,俨然成为国产喜剧制胜锦鲤,有他在,投资方心里踏实,观众应该也在须臾的休闲时间里放肆欢笑。

在相当长时间里,首先,好的喜剧演员都是凤毛麟角,能称得上国民级别的,粗略算来无非陈佩斯、葛优、黄渤等几位,沈腾是新晋人气王。其次,即便是好的喜剧演员也是需要相当长时间来摆脱微妙、不可言说的“偏见”,那就是如何向挑剔的评论者证明自己的表演与挤眉弄眼、手舞足蹈有天壤之别,是有技巧的,用了心,动了脑子的。而作为一个合格、专业的演员还能驾驭喜剧之外的题材,最好能凭借偏严肃、文艺的题材拿了奖杯,才算正式封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做喜剧演员更难,更分裂,银幕内外体验的人生感受是撕裂的,充满悖论。比如葛优和黄渤,哪怕在角色里蔫坏、淘气,生活里都算得上谨言慎行,生怕失了体面。累不累?受了多大的名望,就是如履薄冰。不容易啊。

我并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沈腾,但是从他的几部电影还有散见的一些报道、社交平台的端倪,我揣测他跟前面几位前辈、师兄相比,应该是松弛很多,这种松弛,我觉得挺好的,它符合了现代人报复性的心理偿还。他的角色都有一种共性,就是从功利角度评价毫无建树的小人物,真的满足了人类最扁平、最简单粗暴的欲望,以诡异的超车的轨道实现了跃层,特别是在我们一个标准丰富的社会坐标里,这种在故事里将这些打乱、直捣黄龙的做法犹如孩童。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是,小人物的喜剧才是真喜剧,就是这种喜剧极大渲染了人们的欲念,统一在一个信念里,就是“我真的可以”。在观影的两个小时里,你信了。

沈腾,在正常颜值之上一丢丢,又有随时模糊的潜质,发胖了像长了头发的徐峥,电影海报里又能将五官扭曲得像前首席男模胡兵,这就是吃饭的家伙啊,可塑性强,容易与角色称兄道弟。多年的舞台经验又让他反应快,制梗接梗都是流畅自然的魔鬼步伐,这几天微博上流传他在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里即兴表演的段落,台下评委席的章子怡都笑得花枝乱颤。佳人捶桌,效果还真的很难用文字表达,非得“请君入瓮”,进入笑场自己亲眼看了才行。

这些“笑”果细究起来都是鬼畜的,可能对于更传统、古典的喜剧表演来说,是更加没有道理的。可是正如前面所说,沈腾大受欢迎的那几部电影和里面的角色,没有道理可言就是对了。有那么一些时刻,观众和演员或明或暗地实际上都选择做“巨婴”,无道理可言地暴露欲念与心迹,大闹一场,然后散场。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钱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