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学季,杭州一群大学生接到冒充社保局工作人员的骗子电话,纷纷上当,被骗钱财……
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出售、用于诈骗,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不仅百姓对此深恶痛绝,企事业单位、政务部门也对此感到非常头痛,因为大家都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今天(9月19日),“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网络安全治理和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复旦大学李达三楼举行。会上宣布,“杨浦区政务外网光缆预警系统”已经诞生,今后将用于杨浦区政务外网的安全防范工作。一旦发现不法分子破坏外网光缆盗取消息,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不法分子侵入光缆窃取信息牟利
光缆和个人信息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简单地说,光缆是光信号进行传输的通信线路,承载着大量信息数据,传输到基站后再发射出去。政务部门的外网光缆传输的信息里,就有和市民信息相关的重要数据。
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主任贾波教授在会上介绍,我国通信基站的安全保障一直做得很好,但光缆因为藏身位置特殊、常被埋在地面下等隐蔽地点,如果遭到破坏,未必能很快被发现。不法分子盗取信息的方法不一定是通过黑客入侵电脑系统,也可能是通过破坏光缆来实施的。他们会以外部挖掘的方式损毁光缆,也会通过控制光缆来窃取、篡改信息,或者非法加载不良信息,成为当前网络空间面临的一大威胁。
预警系统全天候监测,保障光缆安全
有没有一种产品设备,可以全天候监测、感知光缆是否受到威胁、损害,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时报警呢?贾波教授给了周到君肯定的回答。由复旦大学和杨浦区科委联合推动的“杨浦区政务外网光缆预警系统”就具备这种功能,能全天候感知威胁。不久之后,杨浦区政务外网将用上这一系统。
“杨浦区政务外网光缆预警系统”是我们国家信息安全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从现场的演示视频上,周到君看到,系统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杨浦区的光缆分布地图,工人们来到打虎山路的一处光缆井下,用设备触动光缆,大屏幕上相应的位置立刻亮起红灯,系统同时发出警报声,提醒工作人员赶快处置。
会上,杨浦区科委和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还签署了合作协议,因为今后,杨浦区和复旦大学还会在政务安全领域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合作,更好地保障通信安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