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信部共同主办2018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发布了上海第二阶段位于嘉定区和临港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即将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位于嘉定区和临港地区,共计37.2公里。
这意味着上海无人车路测将进入新阶段,测试的环境和场景将更加复杂,今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正式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测试。
第二阶段无人车测试启动 临港加入测试道路
据悉,上海第二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中,嘉定区共开放11.1公里,其中新开放5.5公里,嘉定区测试道路将构成环线,临港地区新开放26.1公里。嘉定区的测试道路将聚焦于推进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临港地区的测试道路将聚焦于推进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荣文伟表示,与此前的道路相比,第二阶段的开放测试道路不仅范围更大,在场景的丰富度和难度上也有进一步提升。比如新开放的临港道路,由于当地车少、路况相对较好,因此更适合更高速度的道路开放测试。而安亭的新开放道路有类似乡间小路的狭窄道路,将对无人车的应变能力提出进一步的考验。
自3月1日开放公共道路测试以来,上海目前总共向上汽、蔚来、宝马三家车企发放了5块测试牌照,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2000公里,测试时间超过500小时。据荣文伟透露,眼下还有超过90家的企业报名申请上路测试,申请的企业中,除了整车厂商外,还包括一部分专注于智能网联驾驶系统的企业。他进一步透露,近期将还会有两家企业通过封闭式道路测试,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而到今年年底,将会有10家左右的企业获得上海的自动测试牌照。
今天,在开放道路测试的基础上,多家车商在现场展示了无人驾驶新技术。上汽集团的IGS自动驾驶汽车、蔚来汽车ES8自动驾驶汽车、宝马汽车740自动驾驶汽车展示了限速信息识别及响应、车辆碰撞自动紧急制动、前方车辆变更车道检测及响应、交通信号灯识别及响应、行人和非机动车识别及避让、车道保持控制、网联通讯等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打造无人车立体交通体系
从车辆识别信号灯,道路设施,发展到车辆与交通设施交换信息——上海的无人车测试进入第二阶段,不仅仅规模扩大了,无人车立体交通体系的探索正在进行中。
为了给智能驾驶汽车提供更好的测试环境,目前上海已经在封闭测试区和开放道路上布设了V2X路侧系统,能够提供红绿灯、交通事件等信息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家自动驾驶研发企业从基于自主感知的自动驾驶测试升级到进行车路信息交互相关测试。“从目前来看,这个系统的成本相当高,我们将在测试中大量布局,了解其有效性,有效性将是测试的主要内容。”荣文伟表示,一旦进入商用化相信成本可以大幅下降,专用芯片也在研发中。
上海还在规划在示范区更大范围内升级建设智能网联道路,并投放更多背景车辆,为国家制定V2X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选型提供技术数据和经验支撑。
为进一步推进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大会还启动了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测试认证体系。荣文伟认为,智能驾驶体系并非单个车企或汽车行业就可以解决,他需要各地政府在顶层建设上作出协同和沟通,此次长三角认证体系的建立也是以此为出发点。“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互动一向都很频繁,在自动驾驶领域,如果能够获得协同,一方面可以为无人驾驶增加更加丰富的场景,包容更多单一城市不具备的路况;另一方面,从企业研发成本的降低来看也大有裨益。”他说。
上海将进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分级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开放更多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加入测试。按照分级系统的要求,企业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测试范围,在此系统中,道路将根据路况的复杂程度来进行分级;对于车辆,将根据其具备的自动驾驶水平进行分级。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一旦实现分级,不同水平的车辆可以在对应复杂程度的道路上进行测试,将大大加快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劲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