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索狄
郭靖宇在微博上仗义执言,引发行业巨震,叫好者无数。
是啊,收视率造假久矣,甚至不亚于明星高片酬——明星片酬或许还能称得上是一竿子买卖,一部作品的评价却是环环相扣的无底洞:买了收视率,是不是还得买点视频网站播放量?买了播放量,还得买点能匹配的社交网络热度吧?买了热度,没点好评可太难看了,还得买……表面上看,想让一部作品成功,靠“买买买”就能解决一切,但随着战线越拉越长,人人泥足深陷,顶着假数据自娱自乐。
与很多从业者交流,大家都有疑惑:放眼看去,假的能说成真的,真的也要掺点假手段。那么,什么才是评价一部好剧或者说一部有热度的作品的标准呢?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在地铁、火车、飞机上发现有人正在用手机追看某部戏,或是在办公室里听人聊起某部剧,那它一定是有真热度的作品。比如今年夏天的《延禧攻略》,艺术水平不论,但它充斥了我的整个8月,从地铁乘客到办公室前台阿姨,人人讨论。
换言之,观众心中是有秤的。这杆秤与收视率无关,与播放量无关,与网站评分无关。有些作品数据好看,评价好看,但到了观众那里,依然是一潭死水。
因此,在希望有关部门重拳出击的同时,我更希望能把“收视率造假”和“作品质量”分开讨论。比如,郭靖宇爆料中,某部去年收视破2的作品也买了收视率——这有没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但请注意,去年收视率破2的两部作品《人民的名义》和《那年花开月正圆》,在播出期结束以后,也依然有声量、有讨论,让人记得住。
更进一步说,在声讨收视率造假的浪潮里,我们还很容易能辨别出一些浑水摸鱼的声音——比如很多原本口碑质量不佳的作品,现在乐于“伸冤”,说当初收视率折戟并非质量不佳,只是“裸播”被黑。就连郭靖宇自己,也坚持目前豆瓣短评仅有1115条的《娘道》是被黑了。
真的吗?台风过境,真相终将大白。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