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王丹
对话“璐璐给妈妈的信”当事人:
和妈妈没啥轰轰烈烈的事,但现在想起每件都难忘
她把微博当成和母亲通信的邮箱,事无巨细地讲述失去母亲之后自己和父亲每天的生活。
她给这个“邮箱”命名为“璐璐给妈妈的信”,这是在2012年6月母亲逝世后的第十天开
通的,自那以后,每天她都会对着微博汇报琐事,有时候一天一条,有时候一天三条,就像母亲在世时两人通电话的频率一样,偶尔有一天没有对着微博说话,隔天,她都会在上面解释一番。
翻看郑璐的空间,就像心虚的剽窃者一样。这里有1553条微博,每句开头都是:“妈,……”初期,她告诉母亲的内容多是自己和父亲如何沉浸在痛苦中,尽管像孩子一样抱怨母亲的早逝,但仍祈求母亲能出现在自己的梦中,末了,加一句:“妈,想你。”
后来,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失去至亲的痛苦被稍稍驱散,情绪的表达少了,她开始说些每天的遭遇。郑璐给妈妈写了六年的信。她的微博签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曾无数次签名说时光无法倒流,请珍惜身边的人。可是,我仍然没有珍惜住,还是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或许正是这种遗憾在许多人心里生过根,昨天,郑璐的微博被送上了热搜榜,有人触景生情地给她留言讲述至亲去世的经历,也有人觉得郑璐的举动是在祈求别人的怜悯。
[对话当事人]
“五年前就上过热搜,当时有点抗拒”
新闻晨报:昨天微博被推上热搜榜,感到意外吗?
郑璐:一点儿不意外。其实五年前就已经被很多记者报道过,那时候母亲刚过世一年,我比较抗拒,觉得母女之间的秘密好像被泄露了。昨天微博粉丝上万地往上涨,手机响个不停。
新闻晨报:昨天微博阅读量有十一万多,这次情绪起伏还像五年前一样吗?
郑璐:后来统计有三十万,这次没有五年前那么抗拒,心情跟五年前也不一样啊,平复了。那个时候说实话我是网盲,不知道可以设置成自己可见,如果知道我不会把这些内容公布于众。很多网友留言说,通过这些内容他们意识到要孝顺父母,这改变了很多人,也有一些人和我产生了共鸣,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没有设置成自己可见的原因。
新闻晨报:以后会设置仅自己可见吗?
郑璐:以后不会设置,毕竟这东西是个虚拟的网络,谁知道这是谁呢。
新闻晨报:有人说你到现在还没走出来?
郑璐:有特别多的人鼓励,也有人说我没走出来,都有好几万留言,没法挨个回复。没有什么走不出来的,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生活什么的其实挺正常的。这种事谁都安慰不了,得自己调节,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一点一点得到平复的。也有网友在微博下面说自己姥姥过世很伤心,我们之间的共鸣不在一个频率上,至亲和隔辈差很多很多,我也经历过我奶奶爷爷过世,情绪完全两样,至亲过世就等于要了你的命。
“就像她在时每天给她打电话一样”
新闻晨报:为什么选择微博写信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郑璐:因为我妈在世的时候,每天都打好几通电话,虽然我们在同一个城市,但我妈对我不太放心,不管多大岁数,我们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所以想到以写信的方式跟她继续唠嗑,主要就是汇报一天干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
新闻晨报:早期有时候一天会写两三条。
郑璐:对,没有写的固定时间段,刚开始一天会写好几次,后来有时候顾不上写,七天写一次也是有过的,但一般保证两三天都会写。如果忘了,心里会很愧疚,所以每次都道歉再告诉她原因。
新闻晨报:据说除了微博,你也会以手抄的方式把微博上的内容记录下来?
郑璐:这个习惯持续了两年,本子上写得太多了,一到清明节或者忌日的时候就会把手写的版本烧给妈妈看,我相信妈妈一定会看见的。
新闻晨报:父亲知道你有这个习惯吗?
郑璐:他知道我会在微博上给妈妈写信,应该偶尔也会看看的。
“等我到八十岁了,还是一样会想她”
新闻晨报:母亲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人?微博上看她在世时比较唠叨?
郑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很节俭,你想不到的节俭。有时候我在外面吃饭,她就会说我乱花钱或者不着家,其实我总体还是受她的言传身教,只是日子越来越好,花钱肯定比以前大得多。她还会骂我不做家务,什么活儿都是她和我爸干,我不光是懒,我也不会做家务。
新闻晨报:母亲是做什么工作的,很忙吗?为什么你微博上会说她吃饭糊弄?
郑璐:她是个会计。因为要给我带孩子,所以不太按正常时间吃饭,宝宝和我妈的感情十分深厚,我妈走后,宝宝看见我妈来我家经常穿的鞋,会盯着叫“姥姥姥姥”。我妈过世了,孩子才由宝宝奶奶带着。
新闻晨报:父亲和母亲的感情一定也十分好吧?
郑璐:他们感情老好了,我爸什么都听我妈的,什么事情都依着她,有时候我妈发脾气,我爸也不跟她一般见识,家里都是我妈说了算。我妈过世,家里塌了一半多,没有妈了,那个家还算家吗?2012年6月我妈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抢救,我是凌晨一点接到我爸的电话,我妈过世时才59岁,想她啊,刚开始每封信结尾都会告诉她想她,用了四年情绪才稍微平复了,但是不管过了多少年都想她,等我到八十岁,该想我还一样想她。
新闻晨报:经常回忆母亲在时的样子?
郑璐:肯定啊,我和我妈之间没啥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是现在想起来每件事都难忘。
新闻晨报:听说因为妈妈过世,你打算做公益?
郑璐:对,想做养老院。但是养老院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去年准备把想法落实,但是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这个国家有相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