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社区阅读亭”运行2个月,200本图书仅有2本流失!

借书、看书、还书,如今足不出小区就能实现。记者了解到,在静安区场中路1129弄思美公寓附近,建成了一个花园式阅读小广场,在这个小广场上,还有两个红色天电话亭大小的“社区阅读亭”,通过居民主动捐书首批已经募集了200本各类图书,每天都有10人次的居民前来借阅图书。

“社区阅读亭”运行2个月以来,实行免费借阅图书,200本图书仅有2本流失。未来将逐步试点全天候、无人管理、自助借阅的管理模式,让居民随时随地手捧“书香”。

家门口就有阅读广场

家住紫藤园小区的李叔叔,退休以后很喜欢读书,以往每周都要去一次位于保德路阳泉路上的临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借阅各类图书,每次步行来回时间大概在1个小时左右。其实,李叔叔家所在的场中路1011弄位于临汾路街道的最南端,周边大多为居民区,但社区图书馆却在街道的最北端,这片居民想要借阅图书确实不太方便。

当家门口的“社区阅读亭”一落成,李叔叔就来尝了鲜,“这个亭子很像以前的公共电话亭,红色的样子也很洋气,每个亭子里都有四排书架,有人物传记、小说、各种实用图书之类的。”每周两次,李叔叔都要来借还图书,“手续也很方便,大家自觉填写图书名称和个人信息、以及借阅和归还的时间,就可以了。”

其实,这个花园式阅读小广场原来是一栋四层高的违法建筑,长期对外租赁、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差。在“大调研、大走访”中,临汾路街道通过巡查和实地走访发现,有些房间作为仓库,随意堆放着器械、木头等易燃易爆物品,存在安全隐患。

住在后面一幢楼的李阿姨说:“我是住在一楼的居民,真的是常年不见阳光。”拆除了违章建筑,新落成的阅读广场也让李阿姨的心情变好了,“除了可以借阅图书,小广场上还有樱花、绿化带、可供休息的长凳,以后冬天晒太阳、夏天纳凉都有了好去处。”

将逐步推广开放式运营模式

实行免费借阅图书,而且全靠自觉还书,究竟能不能行?2个月前开始运行“社区阅读亭”之初,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霖玮满是担心:“其实借书留下信息也是一个形式,我们既不规定借阅图书的时间长短,也不会去追究责罚不还书的居民。”原本盘算着可能最起码要流失一半图书,出乎意料地王霖玮说,“2月以来就流失了2本书,我们对居民更有信心了,他们真的很自觉、素质也是真的高!”

目前,“社区阅读亭”是靠一支居民区志愿者进行管理,每天早上9点,家住思美公寓的陈如意便会打开阅读亭,清点一下前一天借阅情况,并做简单打扫。70多岁的陈如意说:“很多居民对阅读亭怎么运作还不太了解,因此我们还制作了捐书、借阅的简单说明、以及居委会的咨询电话,一并贴在了阅读亭上,方便居民了解。”

据悉,“社区阅读亭”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上班族忙着上班、学生在学校上学的时间,很多青年居民也向居委会反映,希望能够延长开放时间。

“2个月运行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霖玮说,“我们将逐步试点全天候、开放式、无人管理的模式,让居民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借阅,真正让图书漂流起来。”临汾路街道还将建设8个类似的“社区阅读亭”,并组织相关的读书活动,营造社区阅读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