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位于余姚路上的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二中心)迎来了自己的校园开放日活动。这所由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37年的学校,在去年10月刚刚欢度了自己的80岁生日。
如今,“科研兴校”成为了二中心的办学理念,从这里走出的历届优秀学生,沿着科学之路继续前行,也让该校成为了居民百姓口口称道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航天科技特色校、上海市航空教育特色学校。
穿梭“行星站”,体验校园文化
以九大行星命名的专用教室,教室天花板上的蓝天,太空舱空中长廊……在二中心的校园里,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与科技、航空航天有关的装饰元素,让你自走进校门起,就能感知浓浓的科技范儿。
在校园开放日当天,家长与孩子按照既定路线参观了学校的各个角落。在每间专用教室里,老师们向家长详细介绍各间教室的功能,而身着院士服的“小院士”们则有模有样地拿着讲解器,向将来的学弟学妹们介绍学校特色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孩子与家长体验参观科常教室
在“地球站”科常专用教室,周到君看到,以太空舱为主题设计的教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自然常识、探索科学奥秘。这边的孩子在拼昆虫图案,那边的孩子正透过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标本。以后,大家就要常来这里做实验了,这里也将成为这些孩子的科学启蒙始发站。
在心理辅导教室,老师告诉周到君,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外间的沙盘区和里间的发泄区,为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方式以排解情绪。
通过让学生在沙盘里摆放模型,通过心理游戏,就能让心理辅导老师排摸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解决方法。对有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还会为其建立个人档案,长时间跟踪观察学生的心理起伏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沟通。
■心理辅导室沙盘区
■心理辅导室发泄区
■外教专用教室
■音乐教室
经介绍,二中心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除基础常规课程外,学校还引入拓展型课程为学生打开视野,营造科技育人的教学氛围。学校为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力翰科学课程”,就引入了台湾科学教学模式,在“小博士探索馆”教室里,学生不仅可以跟随老师遨游太空畅享科技未来,更能亲自动手制作航空航天模型,在操场上放飞自我。
■学校五年级徐子倩同学和她的获奖课题
来自五年级的徐子倩同学向周到君讲述了她的研究课题“可伸缩两用防盗门观测镜”。别看课题名称稍显绕口,但其实这是为了方便在家儿童查看“猫眼”所制,非常实用。
可伸缩的套管里装有两片互相平行的镜片,观测镜巧妙地利用了潜望镜原理,让不同身高的儿童可以通过它观测到门外的情景。经过徐同学的多次改进和反复测试,该课题最终荣获全国少年科学院一等奖课题,而她本人也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象棋教室
在象棋教室里,只见每张桌上都摆有一块棋盘,旁边还放有两台计时器,而黑板上装有一块大棋盘。上课时,老师一边授课讲解,学生一边实际操练。找个小伙伴,楚河汉界两军对峙,各个都是小小象棋手。
■学校舞蹈房
■孩子们在操场上体验体育课程
永葆初心,科技育人
校长承敏芳对周到君谈到,学校继承了陈鹤琴老先生“活教育”思想,通过将拓展型课程引入校本课程,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大胆创新,为全校师生构建了“轻负担、高效益”的学习生态。
■承敏芳校长为家长作学校介绍
学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的就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本世纪初,学校又将人文与科技结合,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多年科技育人的办学理念下,历届学生在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并有10位学生先后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和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学校图书馆
在去年校庆80周年活动中,学校最新的教学成果《发展性教学评语的创新研究》一书也正式亮相。在三年课题研究实践中,学校老师开展了几十堂评语研究课,积累了百余个教学案例,撰写了上千条个性化评语。作为对发展性教学评语课题的精华提炼,本书详细介绍了二中心对发展性教学评语的认识与实践。
在课堂教学和课程管理上,学校十分注重将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稳步提升,在人文性上也非常重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在全市多次绿色指标评价中,学校均取得了领先于市平均的优异成绩。
未来,二中心也将在现有的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网络管理、网络校园、家校协助等现代化建制,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真正成为居民百姓有口皆碑的优质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