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节
温暖要捂出来
从前老法有俗语: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意为劝告人们,
春天刚转暖时别急着脱掉棉衣;
秋天来时也不要早早添衣;
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
对身体的健康防病是有益处的。
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
通常在摄氏37度左右。
如果体温太高或偏低,
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所谓 “春捂”,
就是讲春天气温刚转暖时,
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
身体产热和散热的调节,
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
人体皮肤细胞也刚从冬眠苏醒,
这时过早减掉厚衣,
就容易受风寒侵袭。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
俗话说: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季。”
意思是春天早晚与午后、
户外与室内相对温差起伏很大,
人体如果不适应就很容易着凉生病。
这也是农历二三月时,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原因。
其实从中医理论来讲:
有 “春生阳,秋养阴” 的说法,
这本身就符合 “春捂秋冻” 的道理。
中国早就有俗话 “二八月乱穿衣,”
意思就是在农历二月和八月,
这两个时段是人们穿衣最乱的时候。
此时恰好是冬春及夏秋交替之际。
当然,“春捂秋冻” 并非绝对,
首先是要人们注意加减衣服,
为的是让人体慢慢适应气候的变迁;
其次,“春捂秋冻” 也要因人而异,
过度的 “捂” 与 “冻” 反而有害了。
从 “春捂” 而言,
按照常规年份来讲,
要过了清明节气之后,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已入春,
气温持续上升并趋于相对稳定,
这时很少再会有极端低温出现,
家家户户便会开始整理衣柜了,
把厚棉被及棉衣晒后入柜,
全家换上春秋季节的衣被。
正如旧时民谣唱到:
“二月休把棉衣撇,
三月还有梨花雪。
吃了端午粽,
再把棉衣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