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一个月三谈零售赋能,马云忙着盒马鲜生模式输出落地,线下商业的站队越演越烈?

过去2-3年,阿里巴巴重金入股苏宁易购、银泰、三江购物、联华超市、居然之家,牵手百联集团、打造盒马鲜生模式,“新零售”落地如火如荼。

腾讯进入2018年不仅仅一次次出手,重金投入线下商业,并且马化腾在这个3月频频谈及“智慧零售”,让人不得不与马云的“新零售”做一下对比。

不管是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这是一条没有参考路径的道路。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果是阿里巴巴赢,还是腾讯赢,线下的商业更加复杂,是殊途同归,还是分庭抗礼,还是有其他更复杂的局面,进行到现在,考验双方的,有理念、有速度、也有智慧。

马化腾一个月三谈“零售”赋能

周到君细数了一下,光光3月份一个月时间,关于“新零售”、“智慧零售”的话题,马化腾就谈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3月3日两会前夕马化腾在答记者问

马化腾说,最近一个月,腾讯内部成立了一个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能调动和主导腾讯各个BG、事业部门的一些资源,能打造一套为智慧零售和商业地产等整套的数字解决方案。

马化腾说:“我们的定位是我们不做零售,甚至都不做商业,我们更多的方案是助力、赋能,我们提供一层很薄的能力,包括用户的连接能力、小程序、公众号、云、AI等等都是为你们服务的,而且还跟周边的生态合作伙伴、开发商一起为你们服务,对我们来说没有利益冲突。”

第二次是3月21日腾讯发布2017年财报

在业绩会上,马化腾继续强调“去中心化”的零售合作思路,“我们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也是所有零售商比较担心的问题,一旦我的数据和业务被线上企业或平台掌握之后,未来我们的渠道、我们的数据、我们的用户会不会丢失,甚至担忧被其他平台拿走。这些确确实实是传统行业的一个痛点,在发展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想所有的行业、企业都希望渠道多元化,而不是百分之百一家,最好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自营业务,这样的话,这个产业才能比较健康。”马化腾说。

腾讯总裁刘炽平补充说:“我们的战略不是说我们要把人收购然后我们自己去做,而是说我们要跟很多的零售商进行合作……跟线下的零售商合作 ,我们尽量不要我们去控制一个零售商,这样的话,反而我们就有可能跟我们合作伙伴因为竞争,这个还是要尽量避免。”

第三次是3月25日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

马化腾说,最近大家提的智慧零售,很多人说你们最近几个月花这么多钱买线下的零售企业股份,展开合作,看不懂这个故事……“外界对这个事的分析,我觉得还是不太到位的。”

马化腾说:

公开讲,我们确实看到很多需求在变化,比如说现在很多零售店,包括超市等等,他们开始使用新技术,用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比如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直接扫码就可以扫出线上店面,就可以直接完成订单,非常方便。

甚至说很多中间的服务商利用这种工具来给线下的商铺提供服务,并不是每个小企业都要开发复杂的应用。

其实对腾讯来说,看重的点是什么呢?我们希望微信用户能够和线下越来越多的服务连接,只要能连起来,用得好,这就是我最大的目的。这里面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  对支付有好处。支付后面还带着金融服务。

第二,  对云的发展。云计算未来支撑实体行业大数据在云端用AI来处理大数据,我认为是所有企业必须做的。如果说我们连得好,我们云就更加有优势。

第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广告,这么多线下、品牌商,他们过去利用传统地推也好、发传单也好、传统投放广告也好,效率并不高,大部分钱都浪费掉了。

……

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我们并没有自己去做零售,我们对很多人说我们不做零售、我们甚至不做商业,我们只做连接器、做底层的东西,用云、AI等这些基础设施来帮助你。

一个月谈到了3次智慧零售、零售赋能,尽管多是马化腾被问到而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但如此高的频率,对马化腾而言也很罕见。

这里面有腾讯对零售改造的最官方最权威的理念,也一直在强调腾讯与阿里巴巴新零售的路径差异。

实际上,在智慧零售的布局中,腾讯的步伐,从未如此快过。腾讯在财报中就表示,2018年及其未来,腾讯在智慧零售等领域,会采取更加进取的策略。

从10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4.12%股权;42亿元入股永辉超市;25亿入股海澜之家5.31%股份,并与海澜之家等设立百亿产业投资基金;16亿入股步步高6%……腾讯的“进取”策略已锋芒凸显。

阿里巴巴,开启盒马模式赋能模式

另一边,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落地,也在紧锣密鼓。盒马鲜生这个新零售样本成为爆款之后,下一步如何乘胜出击?

今天(3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首次以高鑫零售的董事会主席,发布一封股东信,强调:阿里巴巴赋能合作伙伴从来不是“半信半疑半心半意,而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阿里巴巴的这一点,跟腾讯的“半条命”理论、"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业"的理念,看起来又针锋相对了。

今天,阿里巴巴也首度披露新零售战略布局的三个标准:

是否能推进行业与市场的发展与革新

是否能激发新技术与商业的紧密融合

是否能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张勇指出,阿里巴巴所引领的新零售战略之所以具备“清晰的步骤和实施路径”,源于阿里的互联网基因、在大数据领域多年深耕积累、对零售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合作伙伴的零售基因、门店管理基因、高效率基因。

去年11月,阿里宣布投入约224亿港币(约28.8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股份。今年3月4日,高鑫零售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2017年营业额为1023.2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27.93亿元,同比增长8.6%。

外界都在看高鑫零售在新零售领域的作为,尤其在盒马鲜生模式经过一两年的打磨,逐渐成熟之后,能否批量复制到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欧尚等门店,这对阿里巴巴能否在新零售布局的速度上再胜一筹,尤其是那些还在摸索的线下门店而言,显得非常关键。

截止2017年12月31日,高鑫旗下共拥有门店461家,其中欧尚77家,大润发384家,总建筑面积约为1246万平方米,其中约69.5%为租赁门店,30.3%为自有物业门店及0.2%为承包店铺。

据了解,截至目前,阿里巴巴与大润发合作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天猫下凡”——大润发华东地区167家门店,已率先辟出“天猫下凡专用销售区”。“一小时到家”、“智能母婴室”、“购物互动体验”等项目也将陆续落地,包括盒马鲜生的日日鲜蔬菜、日日鲜牛奶等自有品牌商品供应链也将共享,在大润发门店销售。

一旦,盒马鲜生的模式能在高鑫零售的线下门店“批量生效”,则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不仅仅在速度、资本上建成壁垒,在模式赋能上,也将有让壁垒更高。

当然,盒马鲜生之外,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落地正在陆续进行,比如智能母婴室、无人便利店等业态也正在拓展中。

腾讯和阿里巴巴,如今都掌握着线上的巨大的流量,腾讯的微信用户量达10亿,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用户量约为5.4亿,支付宝的实名用户量超过4亿,都是超级app。在C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增量空间有限。

而在B端的零售企业、连锁企业等,正处于转型的困惑期,“站队”也已开始。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策略、言论、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微妙得影响着线下零售企业的态度和站队。

线下版图的分割和割裂,正在加速进行!

不管是理念认同、商业认可、样本打造、模式复制,对阿里巴巴和腾讯而言,需要速度,有智慧。

站队的战争,走向激烈?

线下版图的站队,在进行。

近期有消息称,沃尔玛部分门店暂停使用支付宝,步步高的部分门店也暂停使用支付宝。

按步步高的相关回应:支付宝的合作方式太强势,它只作为一级入口,不接受双向接入,我们无法接受这样不公平的合作。

看起来,继之前移动支付的补贴大战之后,线下门店的支付屏蔽之战,也开始蔓延。

实际上,这种割裂的支付战争其实从共享单车开始,并变得愈演愈烈。

腾讯推出了小程序,更多人通过摩拜单车的微信小程序完成扫码开锁-骑行-支付的整个过程;而ofo、哈罗、永安行等单车,支付宝通过免押金,让用户通过支付宝扫码-骑行-支付,完成了整个闭环。

回到线下商业领域,沃尔玛、步步高的小范围的暂停支付宝,会让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零售改造之争走向哪一步?

这也将成为2018年的竞争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