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顾文俊
  
  贸易战的阴云笼罩着美利坚。
  距离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公布对华加征关税产品的具体清单还有两周,中国商务部也正紧锣密鼓地拟定对美部分进口产品加税。根据特朗普23日签署的总统备忘录,美方接下来的征税清单中会涉及航空、电子、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1300多项产品,而中方对应的反制清单暂列水果、干果、西洋参等在内的128项。
  尽管中方清单尚未包含大豆,但据说,印第安纳州的豆农们早已经坐不住了,每年进口3000多万吨美国大豆的中国是他们和兄弟州的农友们最大的客户,而种植这些大豆的8个州也是共和党获取选票的重要谷仓。巧的是,从特朗普签署备忘录的那一刻起,处于贸易战被动一方的中国从官方到学界及民间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些活泼可爱的大豆。
  为了大豆的销路,艾奥瓦州的农民代表星夜兼程,率团奔赴北京求见新时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布兰斯塔德。电子行业的领头羊苹果、谷歌、IBM的CEO们也紧急赴京,力图对华表明心意、挽救商机。此前,更有45家全美贸易协会闻风而动、向特朗普联名致信,敦促其停止对华关税政策。
  不过,疼痛是他们的,白宫并不准备松手。
  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一部售价1000美元的iPhone手机从进口零部件,到组装,再到出口,中国只挣了几十美元的组装费,却要为1000美元的美中贸易逆差负责,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计算方式,美国的精英们不会不知道,多年来,他们却总是刻意夸大数字。逆差究竟是多大?算下来,美方比中方多统计了1300亿。如今,特朗普政府又要中国政府平白再减1000亿,并将其称之为“互惠”。“我们正在对这个国家做一些许多年来应该做的事。”他冠冕堂皇地说。
  逆差,也许是特朗普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这不费脑筋。在他眼里,国与国之间不分块头,也没有优势上的差异,同样是汽车,你征我20%的税,我也就以同等税率还之,这叫“公平”。于是,美国强者通吃,谁都休想占它便宜。只要扭转了逆差,就可以扩充就业,特朗普和他的中下层选民都对此坚信不疑。美国的精英们却告诉他:逆差和失业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美国的目的是要让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同时阻止对方发展高新技术。“301条款”的初衷是技术,贸易战的目的也是技术。所谓的失衡和逆差不过是幌子,它可以掀起选民一时的群情激愤;所谓的侵权调查也只是幌子,它会让接下来的围追堵截师出有名。
  当年的日本就吃过这样的苦头。
  1971年单方面宣布与黄金脱钩后(为了防止黄金外流)的美国对外贸易逐渐出现逆差,“301条款”(1974年)的出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明为避免利益受损,实为捍卫经济霸权。到了1980年代,迅速崛起的日本成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对象,由此也成为“301”调查频繁光顾的“宠儿”。USTR以改善贸易失衡为名,对日共计发起24例调查。
  彼时的日本,半导体行业刚刚获得一些优势,航空航天与卫星通讯行业也才露出萌芽,大有挺立于信息革命前沿的势头。一切都戛然而止。在美国贸易制裁的压力下,日本选择了妥协。通过1985年广场协议、1986年日美半导体协议、1987年卢浮宫协议、1989年美日结构性障碍协议的签订,日本不仅自愿限制出口、允许美国占领日本钢铁、电信、医药、半导体市场,也错失了信息革命的大潮,美国由此稳住了技术领先与经济霸权,经受摧残后的日本企业则江河日下、一蹶不振,直至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失去的三十年”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与此同时,美日贸易赤字却不降反升,从1985年的460亿增长到了2016年的688亿,足以证明“301”与贸易战的实际效果与真实目的。
  贸易战的阴云也笼罩着中国。
  带有冷战意味的“301条款”初次盯上中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共计六轮。期间所涉清单的价值不过28亿、39亿美元,最终都以中美签订市场准入或知识产权备忘录、协议等方式收场。
  然而,这一次非比寻常。非但所涉产品规模空前,其对华姿态也早已从歧视转为恐惧。有研究机构预测,如果中国以6%的GDP增速再持续增长十年,中国就有望赶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也是世界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与贡献者,大块头有大智慧,大块头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全球经济的脉动。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也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不仅是综合型的大国,同时也拥有最广阔的市场。基于历史的局限和现实的需要,日本只能步步跟随美国,而中国则不然,中美之间非敌非友,在合作中共存,在竞争中并进,是当今世界最典型的一对竞合关系。美国因此虎视眈眈。
  有人说,我们得隐忍,反制只会使我们更受伤。这话不无道理:出口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倚重的动能,失去美国市场会加剧国内过剩产能;技术创新依旧是中国经济的软肋,不对美开放恐怕会错失更多的机会;不计后果的反击也未必能换来国际上的普遍同情,反倒让对华不友好的势力趁势抱团。冷静是需要的,任何时候都需要。
  然而,阴云笼罩之下的中国是否要走日本的老路?《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是否就此暂停?当他国为图自身绝对优势,不惜以我周边安全、领土(海)主权等核心利益相要挟,置我民族尊严于不顾,我们是否应当容忍这样一种无礼?这些问题也许都应打上问号,答案并不急于一时。就算贸易战来势汹汹,也还有沟通与游说的空间。但是,一旦对方意图尽显,并将我们逼向死角,我们也就无路可退。
  在全球化的今天,选择贸易战无疑是抓错了药方,结果只会损人害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假如美方一意孤行,错不在我,我们做好了准备迎击风浪。中国从不刻意追求顺差,也不害怕挑衅。美方发起的“301条款”与贸易战非但不能削弱中国商品的出口优势,也无法阻止中国创新的速度。事实会再次证明:中美关系唯有在加法中才能互利共赢。此刻,用刘鹤副总理的话来说:中方有实力捍卫国家利益,希望双方保持理性,共同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总体稳定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