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人数冲刺100万!“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克勒门揭秘“门中之光”

从去年10月到现在,上海有3台“大戏”持续火爆: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策划的这三项艺术展演,因何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它背后有什么故事?沪上著名的公益性文化平台“克勒门文化沙龙”,日前邀请活动主创人员和上海文艺界人士做客贵都剧院,以“门中之光”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交流。

■主持人阎华与文艺策划人吴孝明

■主持人印海蓉

■画展策展人林明杰

90后作曲家的家国情怀

在克勒门主持人阎华的主持下,这三个大型展演的“老娘舅”,著名文艺策划人吴孝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十二艺节”筹备工作艺术总监)讲述了许多幕后故事。 交响合唱《启航》作曲者、九零后的龚天鹏也来到现场,这个年轻的海归讲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分享90后的家国情怀。

■作曲家龚天鹏与钢琴家许蕾

龚天鹏披露,因为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个新四军的家庭,从小到大家里聚会,都是唱很多红歌。“小孩子根本就没有主旋律之分,就是听着好听,不管是听革命歌曲还是听贝多芬、莫扎特。”在接受《启航》委约的时候,正好是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比较清楚的时候。但也很担心,毕竟自己是无党派人士,又是海归回来,一下子要去接触党的历史,怎么弄?但当他把相关资料背景,用了几个月去熟悉之后,他在创作中找到了一个抒发自己对国家、对祖国山河,甚至对世界的路径。

有意思的是,90后的龚天鹏还与克勒门创办人、著名作曲家陈钢进行了现场交流。陈钢说,自己在创作《梁祝》时与龚天鹏差不多年龄,只有24岁,何占豪26岁,但与龚天鹏一样,同样满怀着家国情怀。

■主持人阎华和音乐家陈钢

画展观众人数正冲刺百万

“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策展人林明杰,披露了策划的缘起,以及参展作品背后,一部伴随着党史的中国美术史。“这个展览,我们始终坚持一点,尊重艺术规律,就是用画来反映这个时代。”

■画展策展人林明杰

■画展策展人、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

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介绍了展览的空前盛况。“到目前为止,观众人数已经达到90万,创造了在上海历史上单个特展的纪录。这个展览历经了两次延期,因为观众太火爆。

据预计,在4月15日闭幕之前,观众量有望超过100万,李磊表示,这是上海的光荣。不仅仅是做了一个好的展览,而是上海观众具有这样的热情来参与到文化事件当中,来参观、来感受、来学习。

焦晃演绎生活版《向困难进军》

“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的导演黄景誉讲述了著名艺术家踊跃参加的感人事迹。

■诗歌朗诵会导演黄景誉

尤其是82岁高龄的焦晃老师一个多月前刚刚动了一次大手术,家里人很不放心,但他坚持要去。“从上海一直到北京,他说我的生命在舞台。他所有的生命就为了舞台而生。”他朗诵的是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而他自己就演绎了生活版的《向困难进军》。

吴孝明说,这次在北京的演出,不送票而是卖票,除了保留一小部分之外,80%通过门票卖完。有个团队要买380张票子,就问焦晃来吗?焦晃来,380张票子就要,每张票680元。老艺术家的艺术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而焦晃也没有让观众失望。

■表演艺术家宋怀强

在克勒门文化沙龙上,宋怀强、印海蓉、龚天鹏、许蕾等艺术家还进行了诗歌朗诵,音乐演奏和演唱,把活动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