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乘视频来了!上海首条无人驾驶APM线路——浦江线通过试运营专家评审

这是上海第一条无人驾驶的全自动轨交线,也是上海第一条以地名命名的轨交线。今天小编最先去“探营”试乘,发现车头没有驾驶室,取而代之的是乘客车厢座位,观景视野更加开阔了。车门的开关及启动或停止,全部由控制中心实施。

这条线路位于闵行区浦江镇腹地,堪称浦江镇内的“社区轨交”,也可谓当地居民的“专用地铁”。该线均为高架线,设沈杜公路站、三鲁公路站、闵瑞路站、浦航路站、东城一路站、汇臻路站。

浦江线就是原本的“8号线三期”,之所以叫“浦江线”,是因为它不仅全部运营于闵行区浦江镇腹地,而且线路制式较为特殊,采用的是橡胶轮胎,四节车厢编组,而且是全自动无人驾驶,是轨交行业无人驾驶系统的最高等级GOA4模式运营,可降低行车间隔,实现高频次的发车,也能在增大运能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乘客的候车时间,安全性能上也比人工操作更加可靠。

此外,由于使用橡胶轮胎,因而运行噪音低、振动轻微,爬坡能力强,特别适应于临近社区运行。就是这种种原因,这条线路因此取名为“浦江线”,以示与8号线运营模式的区别。今后,市民乘坐8号线到沈杜公路站,需要下车去换乘浦江线,步行约几分钟。

围观浦江线,第一个感受就是新鲜,它没有腾空密布的供电网,而且车身不分“前后”,因为车头和车尾都是一样的,开到终点站折返,车头就变成了车尾,车尾就变成了车头。精巧玲珑的车型配以超大的橡胶轮胎,让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说,浦江线运营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80公里,单车车长达13米,车宽3.14米,最多可搭乘726名乘客。

别看浦江线只有短短的四节编组,却有1.98米宽的大车门———相较于1.4米宽的传统轨交车门,1.98米宽的车门更有利于乘客加快上下车速度,减少停站时间,缩短发车间隔,提高发车频率和系统运能。和传统轨道追求长、平、直不同,浦江线的轨道会时不时冒出个九十度的大转弯,每当此时车辆就会平稳减速,而这一切都由全自动系统来精密把控。

其实,浦江线原定于去年年底通车的,之所以被推迟到今年年第一季度通车试运营,原因主要有两个:浦江线是APM线路,也就是自动驾驶路线,与既有网络线路各项技术都不同,需要更多的调试与磨合工作。浦江线的配套的人员培训和运营组织有区别,需要更长的培训和演练。总之,就是上海浦江线太特殊了,通车难度大,因此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