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古村名字来源于乾隆,如今春可看梨花、夏可吃蜜梨 | 上海美丽乡村

在魔都,除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外,还有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显著、文化内涵深厚的美丽乡村。周到君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棋杆村、潘垫村,今天,周到君将带你来到另一座古韵悠然,风景宜人的美丽乡村,这就是刚刚被市农委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奉贤庄行镇存古村——

■存古村

存古村,全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拥有村民837户239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4116亩,2016年可支配收入190万元。“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村容整洁村”、“上海市文明村”、“美好家园示范村”等荣誉。

■撸起袖子加油干 建设美丽存古村

助人为乐乾隆赞

存古村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有点陌生,其实周到君自己也是第一次听闻啊,同行的小伙伴们虽然是奉贤本地人,也不熟悉存古村名字的由来。好在那天我们刚一进村,就在文化长廊遇到了村支部书记宋火良,这位存古村的“老土地”兴致勃勃地为周到君和同行的小伙伴们讲起了存古村的历史。

■村支书介绍存古村的历史

存古村又名存古渡,也称“绳过渡”,因为村里有一条向北通往黄浦江的河道,宽约二十丈,名叫千步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千步泾河上架桥甚少。存古境内竟无一座,两岸行人来往不便。尤其是难住了从河东到河西叶榭镇读书求学的孩子。他们只能向北走到虹桥湾,过桥折南去叶榭镇,一个大圈子要多走一半多路。

千步泾河东有个张家宅基,宅上有一位体魄健壮的张大伯,他心地善良,乐意助人。见到这种情况,就把两岸河滩筑平,建起简易渡口,摇了自己平时捉鱼摸蟹的小木船义务为行人摆渡,并立下一个规矩,早晨和傍晚优先摆渡那些在叶榭镇上的读书囡,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一年又一年,张大伯变成了张老伯,天天摇船摆渡感到力不从心。老伴劝他停下来,可停下来孩子们读书就不方便了。聪明能干的张老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从家里拿出一根有锄头柄粗非常结实的麻绳,牢牢地拴在渡口两岸两颗老槐树杆上,像缆车绳索一样悬挂在河面上。然后,他就在岸边指导行人上船站稳,双手握紧绳索,一步一步往前拉,船也稳稳地向彼岸行驶。这种自助摆渡的方法非常好,既安全又方便,也使张老伯省力了不少。人们纷纷称赞张老伯助人为乐、心灵手巧。“绳过渡”名气也响遍了浦江南岸。

乾隆年间的一年春天,大清国皇帝乾隆来松江府微服察访,在叶榭镇茶馆里听到了这件事,龙颜大悦:“想不到,我江南村夫竟有这般善良聪明”。即命松江知府前往慰问张老伯,同时又命他到“绳过渡”现场勘察选址,由官府出资建造了一座两墩三跨的木桥,题名“读书桥”,意喻为莘莘学子勤奋学业架起了“成功之桥”。

千步泾上建造了“读书桥”后,行人来往更加方便了。可大家走在桥上却仍然怀念张老伯创建的“绳过渡”。薪火相传,念念不忘,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激励后人要像张老伯一样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断创新。

原来存古村的名字还有这样的典故,周到君表示,Get到了新知识。

■物美芳华,山水竞秀的今日存古   商华(海派画家、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梨花美丽蜜梨甜

周到君坐在疾驶在存古村小路的车里时,透过车窗,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大片大片的梨树。那含苞待放的梨花蕾啊,定是孕育着农历狗年新一季丰硕肥美的果实。据说,存古村所产的上海蜜梨不同于其他品种,果大皮薄,肉嫩汁甜,每个蜜梨至少都在六两以上,难道这蜜梨是存古村自古就有的自然禀赋吗?

■含苞待放的梨花花蕾

宋火良告诉周到君,蜜梨和羊肉已经成为庄行当地的主要特产。但是20多年前,存古村还没有种植蜜梨。1999年,村里开始规划试种200亩上海蜜梨,一开始村民吃不准收成怎么样不敢参与,于是村干部撸起袖子带头种植。由于蜜梨亩产量高,比种植粮食收入多多了(据说种蜜梨收入比种稻米翻三番),农民尝到了种植蜜梨的甜头,纷纷改种蜜梨。20年后,蜜梨就成了今天奉贤庄行的一大特产了。

■四月开放的梨花(资料照片)

现在,存古全村种有庄行蜜梨1000多亩,依托种梨优势,村里还建了3个蜜梨采摘园,其中“雪梅梨园”种植面积20多亩,“花园头东梨园”种植面积50多亩,“花园头西梨园”种植面积60多亩。每到春天梨花盛开的季节,梨园一片雪白,格外漂亮。而到了夏季,梨园里又到处是从市区开车来采摘的游客(请自行脑补一下那时热闹的采摘场景)。

■硕果累累的密梨(资料照片)

■蜜梨已经成为庄行特产

同行的镇卫生服务中心的春花医生告诉周到君:“吾伲庄行这个蜜梨味道好,主要与这里独特的日照和降水有关。只有种植三年以上的梨树结果口感最好,而且要选7月底、8月初第一批下来的蜜梨,肉质很嫩,水分很足。”周到君点点头,表示又Get到了新技能。

群策群力共建设

走进存古村,周到君完全没有看到乱哄哄的窝棚和养殖。周到君的奶奶在解放后曾担任过村长,奶奶一直说,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脏乱差”,主要原因就是农民自己在屋前屋后养猪养鸭,无法集中喂养管理(请自行脑补一下那臭烘烘的猪棚和鸡鸭窝)。据宋火良介绍,经过历年的畜禽整治,现在村里的田间窝棚为零。周到君发现这里的鸡很幸福,信步在梨园之中,以梨园中的小虫为食,比起那些工厂里集中圈养的速生鸡,是不是该称其为“梨花鸡”?想来肉质应该也是棒棒的。

■信步在梨树下的散养鸡

走在桥上,看到河道水清岸绿,非常关注卫生和环保问题的春花医生问道,“现在河浜哪能噶清爽啦?(沪语:意为现在河浜怎么这样干净啦?)”要知道,以前村干部最头疼的就是村民往河道里乱扔生活垃圾。不过存古村想出了一个新办法,经过村民群策群力,推出了奉贤区第一个针对水环境治理的宅基公约——《“保护河道七不准”宅基公约》。为什么说是群策群力呢,因为条条都由村民议、评、定,最后由村民代表大会全体通过,是村民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既然游戏规则是大家自己制定的,那就撸起袖子干吧,通过改造,村里的25条脏乱差的旧河浜变成了如今干净美丽的新河浜。

■河道水清岸绿   山山摄

■存古村宅基公约

周到君还发现,存古村里每家每户的院前院后都围上了篱笆,远远看去,规整有致,还真是一种新江南民居style。存古村推行“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工程,各村组的村民纷纷制定了适合各自村组的宅基公约,并明确了奖惩机制,通过自治共治,让乡村变得美丽起来。

■存古村每家每户院前院后都围上了篱笆 

中国画卷上白墙

漫步在村里,同行的小伙伴突然赞叹道:“这房子上的画好美啊!”周到君抬头一看,原来墙上画了一幅很有乡村风格的中国画,描绘了当地的民居建筑和风土人情,画者最后还书写了一个大大的“春”字,颇有中国风。小伙伴问,既然有“春”字的建筑主题,那应该还有“夏”“秋”“冬”吧?小冯笑着回答道,“是呀,不过侬肯定要好好找一下。”虽然我们对村里路况不熟,但七兜八兜,居然真把“夏”“秋”“冬”找全了(见下图)。

■存古村的“春”

■存古村的“夏”

■存古村的“秋”

■存古村的“冬”

什么时候来存古村游玩风景最嗲呢?小冯告诉周到君和同行的小伙伴,村里在部分主干道两旁种上了梨树、桃树和桂花树,今年已经是大规模种植的第三年,也进入了最佳赏树期。到了三四月,梨花、桃花竞相开放,想象一下那“千树万树梨花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壮美意境。到了八月,又是桂花飘香的节气。真可谓是碧水涛涛,果木成林,自然风光如画,生态环境一流。

存古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一个古村落重焕活力、化茧成蝶,更让当地居民提高了主人翁意识,保留了质朴的乡风乡俗——在周到君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版照片除已经注明外,均为唐华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