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档案|他们,拿抹布擦亮北静安之窗

幸福人:东茭泾绿地志愿者团队

幸福宣言:我们是临汾路1515弄对外的文明窗口,我们要尽己所能擦亮这面窗口。

惊蛰已过,春回大地,正是踏春好时节

东茭泾绿地作为北静安的窗户

怎能不教人想去看一看呢

东茭泾水面平静,堤岸上健身的居民三五结伴而行

绿地人工湖边茅榭亭台、小桥流水、鲜花盛开

湖面上两只黑天鹅在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

一派美妙景象

人们在游赏此番美景的同时

映入眼帘的还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就是身穿绿色马甲的绿地志愿者们↓ ↓

这支志愿者团队的成员都来自临汾路1515弄

他们从居民区12个志愿者团队中抽调而来

联络员曹天余说大家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从摇头不提到爱护有加

说起以前的东茭泾,临汾路1515弄的居民纷纷摇头,这里地段偏僻,河岸边空地内存在各类用于出租或堆放垃圾杂物的违法建筑。一到夏天,臭味扑鼻,蚊蝇孳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2017年4月,由区拆违办牵头,彭浦新村街道聚合各方力量,对东茭泾河沿岸彭浦新村段十米退界所涉及的3家单位,共24000余平方米,19幢各类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

同年6月,东茭泾绿地一期建成开放。从昔日蚊蝇孳生地到现在的“高颜值”绿地,志愿者蔡玉琴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依旧兴奋溢于言表,她笑着说:“现在我们居民就有后花园了,美景送到家门口。”东茭泾绿地不仅是居民们的“后花园”,还是大家的“会客厅”。一旦家中有客人来访,绿地就成了必游的景点,居民们都说这块绿地“扎台型”。

居民们兴高采烈,居委会却有更多思考——如何管理好绿地,引导居民们爱护绿地呢?怎样让良好的环境保持下去?去年8月,居委会招募了20名党员和志愿者骨干成立了东茭泾绿地护绿志愿者队伍。为了做好护绿志愿者工作,居委会特地举办了一期志愿者培训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健和居委会主任张爱娣作了动员讲话,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明确了任务和职责,要求每个志愿者执勤时服装整齐,文明礼貌。护绿队员们建立了护绿微信群,每天执勤时及时上传发现的问题,并填好巡查记录本。9月志愿者们正式上岗,开启了护绿工作。

把绿地当自己家来关心

队员们每天巡逻,用抹布擦净健身器材和长椅,捡拾垃圾,劝阻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为居民们营造舒适惬意的游乐环境。不少有宠一族带着狗进来,志愿者们都会告知他们绿地不允许宠物入内,一些居民“理直气壮”地指责志愿者们管得宽。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们的付出有了回报,厚脸皮和蛮横的游客变少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能文明游园。

今年初上海下了一场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队员们不约而同地拿起铲子扫帚,第一时间赶到绿地扫雪。天寒地冻,队员们毫不退缩,铲冰扫雪,保证了绿地的正常开放。

赵健说:“志愿者们的工作不仅是巡逻和清扫,更是绿地管理方和游园居民间的桥梁。”志愿者杜伟珍在巡逻时发现绿地中亲水平台一侧的走道上常有纸屑、包装纸等垃圾,原来几百米长的走道旁没有垃圾桶,硬件设施规划有欠考虑。杜伟珍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上传到微信群中,居委会也很重视,再将问题上报给区绿化部门。队员们一方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引导居民文明游园,另一方面做居民的传声筒,把居民的呼声反映给管理方。

志愿者们还拓展服务范围,从去年12月开始每季度在绿地开展便民服务,13个服务项目吸引了400多人次参与,他们正用力所能及的服务赋予绿地更多神采。

东茭泾绿地开放时间

11月1日-次年4月30日:6:00-20:30

5月1日-10月31日:5:30-21:00

注:如遇暴雨、台风、大雪等极端天气,提前关闭

东茭泾绿地临汾路全路段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

白天:首小时内7元,超过1小时后每30分钟4元;

夜间(19:30-次日7:3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