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两周前的你是什么状态嘛?
现在的你又是如何的呢?
是的,你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一整周啦!
而今天,过完元宵
这个年才算是真正的过完了~
说起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外,总少不了兔子灯的身影,因兔子代表住在月亮上的玉兔,是和谐相容的象征,也是机灵通达的化身,正月十五既是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于团圆的美好期盼。
满心欢喜地拉着兔子灯在弄堂里穿梭,想必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念念不忘的元宵记忆。而如今,兔子灯在哪里才会有呢?
看过昨天周到的旁友们,一定知道小编接下来要说啥了!没错,让我们走进“小白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欣赏出自何氏灯彩传承人之手、具有浓郁传统中华文化特色的海派灯彩……
“何氏灯彩”第二代传人吕协庄,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彩灯制作,师从”江南灯王”何克明,从事手工扎花灯已有47年。
在她位于“小白宫”一楼的灯彩创作室内,金鱼灯、鲤鱼灯、公鸡灯、兔子灯……形态迥异的各式花灯色彩夺目,每一件灯彩作品都透出独特的手工艺气息,每一个细小的点缀都巧夺天工,唤起人们对于元宵佳节的无限遐想。
吕老师介绍道,一件传统灯彩的完成,需要经历拉直铁丝、包纸、雕塑骨架、裱糊等诸多繁复的步骤,即便是一只再简单不过的小鸟,从开始制作到完成也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在灯彩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是骨架构成,作品最终是否惟妙惟肖,都取决于此。要完成一盏兔子灯需要经历50多道工序,30多种饰品材料,花费整整一天时间,而普通的扎灯一天可以扎出好几个。
此外,“小白宫”内还能欣赏到吕协庄努力了8个月的成果——长宽均一米多的“龙凤呈祥”作品,灯彩色彩淡雅,阳光下自然闪光,十分灵动。
元宵节将近,前往“小白宫”彩灯工作室看灯、买灯的市民明显增多,手艺传承人吕协庄对每个感兴趣的人都讲解得详细。“重要的不是买了几个灯,而是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灯彩历史,有了对文化的了解才谈得上传承。”吕协庄说道。
在元宵夜里,
点亮兔子灯也点亮心中美好心愿,
追忆童年充满乐趣的传统习俗吧。
【延伸阅读】:
有着“江南灯王”美誉的上海灯彩艺术大师何克明是立体动物灯彩创始人,他从艺八十余年,擅长吸收西洋雕塑艺术之长,以动物造型为骨架,用铅丝缠绕皱纸替代传统竹篾,动物造型更精准、姿态更传神。“立体动物灯”已成为上海本土灯彩艺术的代表,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影响远播海外。
2004年,以何克明灯彩为主风格的“上海立体动物灯彩”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优秀品种”。
2008年,以“何克明灯彩”为主风格的“上海灯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