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草隶书楹联
国泰民安福到家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旧时春节来临前,
家家户户要去请春联,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
必须换上新的春联以示吉祥。
故旧时写春联也是一门营生。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魁宝。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
最早起源于桃符,
起驱邪镇鬼的作用,
后世演变成喜庆吉祥的寓意。
“楹联者,对仗文学也。”
即对联的核心是对偶语句,
要求言简意赅、字数相等、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多写在纸、布上,
或刻在竹子、木头和木柱上。
主要的使用场所,
是屋门、墙壁、门楣、照壁上。
贴 “福” 字在古代叫 “门叶”,
为正方菱形,
是春联的一种特殊形式,
意味着福气和福运到家。
对联不同的使用场合有不同的称呼。
春节时贴的叫春联,
办喜事时的对联叫庆联,
而办丧事时的对联则称挽联。
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
曾在其卧室门板桃符上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可以算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
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
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