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上海,在各行各业中都能发现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他们中或许有些是初来乍到,有些则是来沪多年。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春节了,有的人早已抢好了回家的火车票,有的人却选择留了下来。
对于他们来说,不管身处何地,在做什么,来自家乡的“味道”总是不会变。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最重要的就是在家做一道家乡菜,犒劳辛苦一整年的自己和家人。
在此临近新春之际,曹家渡周到将携手南京西路周到、苏河湾周到、北静安周到、大宁周到共同发起了“静安人·年味浓”的专题活动。届时,所有的年味菜都将在北静安周到上进行投票。
周到的小编们将从静安各个居民区内寻找新上海人,烹制一道她们记忆中“必吃”的年味菜肴。
从这些新年味道中,打造一版属于静安的全国年味地图,让大家从魔都海纳百川的融合中感受各地独特的风俗。
对于传统老上海人来说,“粿子”这个词听起来就比较陌生,像是一种坚果食品。但在胡国仙的老家安徽黄山溪口镇,每当过年时大家都要做“粿子”吃,而这种被当地人看成是点心的东西,其实就是馅儿饼。
■蒸好的粿子
胡国仙介绍,粿子的馅儿通常是由冬笋、肉丝、豆腐干和萝卜丝之类的食材组成。粿子的原材料是糯米粉和大米的混合,现在有些老家人在做粿子时,还会将艾草放入其中。说到艾草,上海人可能就不会陌生了,清明时节我们吃的青团里,就可以吃到艾草。
粿子制作过程
■艾草
■将糯米粉、大米和艾草掺在一起揉
别看只是做“馅儿饼”,但手的姿势和技巧却很重要。按照传统的工艺手法,在做粿子前,当地人都要先将艾草捣碎,再把糯米粉、大米和艾草掺在一起揉,揉成一块块手掌大小的面饼。
■揉成鸭蛋大小的面团
■将面团捏成“碗状”加入食材
随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馅儿放在面饼上,同时用手捏面饼边缘使其整个馅儿“裹”在面饼里,搓成一个个像大汤圆的面团后,再用手拍打至饼状。
待全部工序完成后,就可以将粿子放在土灶上的蒸笼里。胡国仙说,粿子可以做点心吃,也可以伴着主食吃,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在吃早饭时,在粥里放上一两个粿子,蒸了之后吃。
■胡国仙
胡国仙说,她来沪已有十几年了,但每次回家时总要吃上几个“粿子”,怀念一下家乡的味道。在此,她也祝愿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粿子菜谱
菜谱材料:
艾草、糯米粉、大米、冬笋、肉丝、豆腐干、萝卜丝
制作过程:
1.先将艾草捣碎,再把糯米粉、大米和艾草掺在一起揉,揉成一块块手掌大小的面饼
-
将事先准备好的馅儿放在面饼上
-
用手捏面饼边缘使其整个馅儿“裹”在面饼里,搓成一个个面团
-
最后用手拍打至饼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