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到来之际,各大展馆纷纷准备了丰盛的跨年大餐。刘海粟美术馆推出《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让神话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建投书局推出《应天齐系列作品艺术展》; 《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充满想象力, 《修养之旅•上海书法家诗书画印作品展》唤醒书家笔下遗失的精神内核。《2018年古典诗词迎春书画展》带来传统之美,汉源汇《从上海到美利坚,跟随淳子遇见张爱玲“花开花落”》体验展,让人在时光的碎片中感受张爱玲。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
时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14日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延安西路1609号)
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以互联网艺术演绎宏大主题,展现创世神话,这在美术馆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混沌”“神游”和“创世”作为展览的三大篇章,分布于三个展厅。现场随处可见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人机互动、VR、AR、3D打印、人工智能等一连串新潮的名词,都为展览插上创想的翅膀。展览还配备了智慧导览机器人,不仅为观众导览,还将与观众互动。
■李雯琪作品《后羿射日》
第一篇章:“混沌”,艺术家以当下技术演绎宇宙形成前,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未分离之状况,观众得以通过人机互动,体验“先天五太”的宇宙状态。
第二篇章:“神游”,《列子•黄帝》曰:“昼寝而梦游……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夙昔黄帝梦游列国,而今观者神游远古,仿佛就是一次奇幻之旅。
第三篇章:“创世”,以AR、VR、3D打印、多媒体影像等新技术弘扬改天换地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传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
顶天立地、长达十多米的画卷《中华创世神话绘卷》,是最引人瞩目的展品。依次表现了“盘古开天地”“共工与祝融大战,怒触不周山”等十个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故事。
■《中华创世神话绘卷》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还有一台3D打印机,将在展期内为观众呈现3D打印雕塑的全过程,而那些被打印出来的雕塑,正是《中华创世神话绘卷》中出现的一个个神话人物形象。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此次展览主策展人朱刚表示,“艺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将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互联网+’或者说‘人工智能’必定将在我们的艺术中得到呈现,并且这种呈现会越来越多。”
修养之旅•上海书法家诗书画印作品展
时间:12月27日至12月30日
地点:上海图书馆展厅
文化修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当代书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组织了这次“修养之旅•上海书法家诗书画印作品展”,旨在通过这个展览,唤醒书家笔下遗失的精神内核,创作出无愧这个伟大时代的好作品。
■参展作品
■展览现场
■周志高书法
这是一次书法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这个形式在全国省市级书协中不多见,在上海书坛也是首次举办。
经过评委严格的遴选、审定,评选出诗文书法74名,书法国画26名,书法篆刻17名。同时由上海美术家协会特邀了部分书法国画作者,他们均为美协和书协双料会员。本次展览由诗文书法、书法国画、书法篆刻三个单元组成,入选的作者大都是长年活跃在上海书坛的中坚力量,充分展示了海派书法的综合实力。
应天齐系列作品艺术展
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2月28日
地点: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1层)
此次展览由建投书局携手雨虹艺术中心共同推出,展出版画艺术家应天齐“西递村系列”与“世纪遗痕系列”等二十余幅作品。同时,书局亦推荐相关书籍和画册,为读者的观展之旅增添另一种体验。这也是建投书局艺术季的又一次重磅展览。
■应天齐《长安街之四》
■应天齐《西递村系列版画之二十三》
应天齐是一位以建筑作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30年来一直坚持不懈持续关注建筑,不断以自己的思考和艺术的方式介入传统、介入历史、介入现场,用精湛的艺术作品对社会提出质疑和批评。他的代表作《西递村系列》曾享誉画坛,多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奖项,成为中国新兴版画史上不可缺少的作品之一。从西递村版画开始,到油画《世纪遗痕》再到芜湖古城的《砖问》,应天齐走出了独特的当代艺术探索之路。
隐而未现-第六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
时间:12月24日至2018年2月25日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多伦路27号)
展出26位青年艺术家创作的30余件绘画、装置、影像、行为作品。
■参展作品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直关注当代跨界的实验文化和前沿艺术,推崇有深度和前瞻性的青年艺术家作品,从2004年起就创立了“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项目,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展览。
本次“隐而未现——第六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通过向社会公开征稿的方式征集参展作品,在一个月的征稿期内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700多位艺术家的1000多件作品,最终通过馆方的初评和评委专家认真细致的复评,评选出26位青年艺术家参展。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涉及哲思、艺术语言、文化比较、虚拟现实、个体内心与意识、社会问题等多个主题,他们以艺术家的敏锐和独特视角为观者打开了进入文化、艺术和当下现实语境的渠道,触动我们反思当下,并构想未来。
“互渗-共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展
时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7日
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
展览由上海油雕院理论研究室负责项目策划,试图在一个更加开阔的当代艺术视野中思考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展览共邀请了来自北京、杭州和上海本地的21位艺术家参展,他们是柴一茗、陈可、陈彧君、丁小真、黄渊青、井士剑、李舜、李秀勤、刘建华、鸟头、邱黯雄、邱加、施慧、王亚彬、 汪伊达、邬一名、薛松、杨剑平、尹秀珍、张浩、钟山。其中大部分为当代艺术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有着长期的艺术实践经历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也有少数是近年来在艺术思考和创作上都十分活跃、受到艺术界较多关注的年轻艺术家。本次展览共计展出作品80余件(组),涵盖了水墨、油画、雕塑、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类型。
从上海到美利坚,跟随淳子遇见张爱玲“花开花落”体验展
时间:即日起至3月中旬
地点:汉源汇(陕西南路374号)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又深情款款的穿越之旅,汉源20年深度阅读系列《从上海到美利坚,跟随淳子遇见张爱玲“花开花落”》体验展,从装置、照片、文本到美食、阅读,多层感官体验让观众亲眼感知张爱玲的生活。
■作家淳子
两面墙上,时间轴慢慢铺开,展现了张爱玲在上海、美国两地的重要生活场景和公寓建筑。这些都是根据作家淳子《花开——张爱玲上半出》和《花落——张爱玲下半出》两本书为蓝本,延展出的张爱玲生活复刻。淳子一步步追随张爱玲,得了大量的独家资料。
策展人李琳表示:“从《张爱玲地图》到《花开》、《花落》,张爱玲是她笔下永远的主角。二十多年来,淳子走过张爱玲走过的每个角落,看过张爱玲看过的每道风景,慢慢的把自己也变成了张爱玲故事的一部分。”
■现场展柜
橱窗中的物件,有民国时代的铜制口红管,鹅黄色玳瑁眼镜,精致又时髦的古董茶具,细巧地点缀在张爱玲同时期的文学创作文本边,还有她的造型、手绘旗袍设计稿以及与好友炎樱拍的照片一同展示,如同电影长镜头和特写,展现了一幕幕生鲜灵动的张爱玲写作、生活场景。
■张爱玲照片与文本创作
策展人李琳透露,为期3个月的体验展,汉源汇将在后期继续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包括重走张爱玲上海地图的城市漫步活动,以及美国漫步活动,观众可以报名参团亲身探访张爱玲生前的最后一站——洛杉矶。
2018年古典诗词迎春书画展
时间:2017年12月31日——1月18日
地址:浦东新区周浦镇周东路166号(周浦文化服务中心一楼)
本次展览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浦东新区周浦镇人民政府主办、上海炎黄书画院和周浦美术馆承办、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协办。
■张森书法作品
■高式熊书 瞿谷量画
本次展览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书画一体”。作品展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景象,有助于准确体现古典诗词的意境,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二是“老中青一体”。共有45位艺术家参与创作。其中,包括顾振乐、高式熊、张森、刘小晴、宣家鑫等书法家15位;包括瞿谷量、陈谷长、张培础、陈小培、朱新龙、王守中、朱新昌、柴聪等中国画家30位。顾振乐先生以103岁高龄参与创作,令人抚掌赞叹;高式熊先生以97岁高龄挥洒笔墨。三是“视觉审美与听觉审美一体”。在推出书画展的同时,举办喜庆十九大古典诗词朗诵会暨文艺演出,给人带来视觉审美和听觉审美双重享受。
百年上海图画1900-1999
时间:12月27日起至2018年1月21日
地点:徐汇艺术馆
徐汇艺术馆与上海风景工作室再度携手年度展项“百年上海图画”,于文学、儿童读物、科学美术和商业设计领域中,汇集近百位绘画者的200件作品及实物,呈现20世纪上海插画艺术的图像简史。
■正广和广告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目单
■《小灵通漫游未来》封面
展览铺陈了20世纪与上海有关的日常印刷品及生活用品,从清末的小说绣像、西人引入的铜版画、民初西式美术教育带来的审美格调、国货运动的商业广告包装、战时的红色印迹,至新中国的工业腾飞、改革开放掀起的流行风尚⋯⋯插画于各个年代及各种媒介的历史笔触悉数展示在观众面前。
《隐匿的视角》黄赛峰&王海龙双个展
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1月31日
地点:半境艺术空间(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1F123A)
半境艺术空间开幕首展,即迎来了由成子骏策展的青年艺术家黄赛峰&王海龙的双个展。
■展厅现场
■吴尊观看艺术家黄赛峰影像装置
黄赛峰,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油画专业硕士毕业。他以观察者的姿态邀请不同人群共同参与他的互动性艺术项目,其灵感来自于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的心理沙盘游戏。通过自我视角对参与者在空盒中摆放的道具进行主观的解读,以绘画的形式加以呈现,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洞悉潜在自我的视角。
■黄赛峰作品
王海龙,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学士,油画系硕士。他近年来的作品更多的是与风景相关,但完全不同于常规风景画的在场体验,《一吨风景》系列作品中隐喻的风景已然不能诗意地称之为一片树林或一棵树,它更像是创作者主观臆想藏匿于内心的景象。
■王海龙作品
黄赛峰与王海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视角以近乎窥探者的姿态在观察、呈现周遭的世界。正是这种迥异于他人的隐匿视角构成了作品不同的气质。
“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
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1月23日
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达•芬奇理想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作为2017沪上年度大展之一,将远自佛罗伦萨贝利尼家族的众多珍贵藏品,及位于全能天才达•芬奇故乡的达•芬奇理想博物馆重要藏品带到上海。总展品达459件之多,涵盖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绘画、雕塑到家具、装饰摆件以及挂毯、古董作品,包括达•芬奇的《自画像》,米开朗基罗的《耶稣下十字架》,拉斐尔的《圣母子》等;以及文艺复兴早期、十五世纪杰出的雕塑家多纳泰罗的《圣母与子》、卡纳莱托的《随想:威尼斯大拱廊》、鲁本斯的《丘比特与普赛克》等珍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