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0只ETF更名,指数基金持续扩容

尽管跨境ETF出现高溢价,但指数基金整体扩容之势非常明显。至少从目前来看,对于被动管理型基金产品,包括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华泰柏瑞等基金公司都有了新动作,尤其是ETF基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日前,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将于1月14日变更旗下17只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简称。粗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只ETF产品更改简称。相关人士指出,近年来,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ETF数量不断增加,部分ETF简称与跟踪指数不匹配引起混淆,名称存在雷同或冗余等问题日益凸显,ETF简称命名具有一定优化空间。

具体来看,此次ETF简称均按照“标的指数+ETF+管理人名称”的规则进行修改,ETF名称更直观,更贴近标的指数名称,投资者可更准确辨识ETF所跟踪指数,如跟踪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的“碳中和50ETF”变更为“低碳ETF易方达”。此次变更后,易方达基金旗下ETF简称基本统一按照‘标的指数+ETF+管理人名称’或‘标的指数+ETF’的规则进行命名。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14日,今年以来至少有20只ETF产品更改场内简称或扩位证券简称。

例如,1月3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自1月6日起,将招商中证A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扩位证券简称由“中证A50指数ETF基金”变更为“中证A50ETF招商”;1月9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自1月9日起,将平安中证5—10年期国债活跃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扩位简称由“活跃国债ETF”变更为“国债ETF5至10年”。

2024年12月30日,华泰柏瑞已经成立了一只上证180ETF,首募规模3.08亿份。1月7日,这只ETF在上交所上市。而在同一时期,即2024年12月中下旬,易方达、南方、鹏华、兴业等4家公司也分别成立了一只上证180ETF,其中,易方达上证180ETF先行在同年12月26日上市,南方上证180ETF、鹏华上证180ETF及兴业上证180ETF于2025年1月上旬上市。1月8日,天弘基金也成立了一只上证180ETF,首募规模5.49亿元。截至1月13日,这只产品上市日期未定。

对于ETF发展,南方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朱恒红近日表示,2024年是ETF发展大年,并且出现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第一,被动基金已成为2024年市场重要的边际增量,并主要集中在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宽基类ETF。第二,2024年下半年推出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规模迅速增长,使得中证A500指数成为市场上第二大宽基指数。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型基金(含指数增强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到3.16万亿元,首次超过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2.89万亿元的总市值。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募行业中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指数型基金共有53只,管理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

以景顺长城中证1000指数增强和景顺长城国证2000指数增强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两只基金近6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6.44%和18.81%(同期基准分别为:15.38%、18.47%),均大幅跑赢同期上证综指9.48%和沪深300指数10.64%的涨幅。资料显示,景顺长城中证1000指数增强不低于80%的非现金资产跟踪中证1000指数,并通过量化方法追求超额收益。该指数定位小盘风格,由中证800指数样本以外的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专精特新”含量较高。行业分布方面,中证1000覆盖了31个申万一级行业,前三大权重行业为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合计占比33.5%。

景顺长城量化及指数投资部表示,近期系列政策密集出台,预计在未来的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政策加码有望延续,扩内需政策实质显著发力可能性较大,经济有望企稳好转,权益市场行情值得期待。 

面对国内经济平稳修复、流动性宽松且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市场波动,景顺长城量化及指数投资部认为,不妨关注“科创+成长”结合“核心+红利”的哑铃型策略。比如景顺长城创业板综指增强、景顺长城科创50指数增强、景顺长城中证1000指数增强和景顺长城国证2000指数增强等产品或是成长风格的配置选择;而景顺长城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增强和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则是不错的红利类产品配置选择。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