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依法兴善,筑梦大爱之城”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慈善公益联合捐”在浦东新区各个街镇拉开了爱的序幕。
浦东新区“慈善公益联合捐”活动始于2003年,希望通过对全区慈善活动、慈善队伍、慈善机构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慈善劝募模式,推进实现“一次募集、统筹使用”,从而避免多头募捐,重复帮扶。
20多年来,“慈善公益联合捐”组委会坚持多元参与、联合联动、公开透明等原则,组织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慈善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2年和2023年浦东新区“慈善公益联合捐”项目先后荣获第一届“上海慈善奖”和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12月1日,晨报学记团的师生们在浦东新区南泉路美好生活广场进行爱心义卖。手工制作的爱心招牌,劲脆响亮的童声叫卖,吸引来不少路人驻足问价选购。小记者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定价、宣传、销售等商业概念,锻炼语言表达、社会较往、抗挫折等综合能力。
义卖活动后,晨报学记团师生共计捐款一千多元。
与爱心义卖“重逢记”
晨报小记者 胡馨允(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 三年级)
去年冬天,晨报学记团举行爱心义卖,我满心期待地准备参加。但不巧那几天生病了,遗憾错过。然而那次错过,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关注儿童公益的大门。我了解到白血病和自闭症儿童等需要帮助的群体,之后便常利用假期,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直到最近,我得知晨报学记团会再办一次义卖活动,激动之情瞬间涌上心头,早早地精心准备了起来。我大胆推翻了去年和妈妈一起准备的义卖清单,重新选择了商品,又自制了收款码挂牌。去年做的手工招牌,这次终于能闪亮登场、大展身手了。
活动当天,人群熙熙攘攘。小摊还没有摆出来,手工招牌就率先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接着,我的秘密武器——抽奖盲盒,成了“人气王”,大朋友、小朋友都被吸引了过来,成了名副其实的“销量之王”。
不过,也有失策的地方,带去的复习资料又重又不受欢迎,甚至还有点掉粉,一些小朋友看见了都想绕道,最终只卖出去二本。如果下次活动地点在学校门口,应该会有“翻身”的机会。
没顾客的时候,我就拿出“社牛”的本领,和其他伙伴交换物品,倒也收获满满。我还交了新朋友,为这场期待已久的爱心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虽然一次义卖活动结束了,但我的爱心之旅不会止步。期待通过一次次志愿活动,把爱心的“小火苗”,变成“大火堆”,照亮温暖更多的人!
记者点评:小记者把义卖的过程写得非常生动。更重要的是,由一次爱心义卖延展到了开启公益之门、爱心之旅不停步,让文章立意更高更深远。
第一次当小摊主
晨报小记者 谢天欣(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 四年级)
2024年12月1日,晨报小记者将在浦东新区蓝村路举办爱心义卖活动。“我能卖得出去吗?”我心里暗暗嘀咕。
活动当天,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闲置的书拿出来,准备开业。不远处传来叫卖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里有抽奖活动”。我抬起头朝四周张望,发现隔壁摊位正在吆喝,卖的小挂件和小礼品非常吸引人。我的心情顿时沮丧起来,担心这些书卖不出去,无法帮助那些贫困的小朋友。
这时候褚老师看出了我的难过,鼓励我说:“卖不出去也没关系,至少你要有这个胆量去吆喝,去面对困难。”我听了点点头,但还是不敢放声吆喝。这时,只见妈妈举着一本书叫卖起来:“爱心义卖,爱心义卖,绘本大甩卖,快来买呀!”我会心一笑,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吆喝起来。
过了一会儿,两位阿姨走到我的摊位前,问道:“你这三本小的英语绘本需要多少钱?”“总共30块钱。”我赶紧抓住机会,立马回答道。“能不能便宜一点?”“不行,这钱是捐给山区小朋友的,阿姨您买书也是献爱心呢。”“没问题,那就40块吧。”热心顾客自己涨价10元。“成交!”我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第一次收获的感觉真棒啊!
不过,兴奋劲很快过去,接下来又少有人光顾。我发现,卖洞洞乐和卖小挂件的摊位前人流较多,但卖书、卖鞋子的摊位前则冷清得多。我的心情再次低落下来。褚老师再次开导我:“别着急,时间来得及,专注自己,继续加油!”
我调整好心态,开始了第二次尝试。第二位在我面前逗留的是一位摄影师,在他翻阅书籍时,我立马上前做介绍,并询问道:“你想要买什么类型的书呀?”叔叔翻翻书说:“就买这本励志的《猫头鹰卫士》。”叔叔很爽快地付完钱,开心地拿着书走了。这次交易让我更加自信了。
第一次当小摊主的感觉真棒,既奉献了爱心,还收获了道理:只要你敢于面对困难,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坚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总会有所收获。
记者点评:小记者改了一稿,文章的结构清晰多了,主题也更加明确:在第一次当小摊主的过程中,一次次地面对困难,一次次地勇敢尝试,就能有收获。修改稿件的过程,就是厘清思路的过程。
微光聚星火,大爱凝暖阳
——记“浦东新区慈善公益联合捐”小记者义卖活动
晨报小记者 陈奕洁(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七年级)
初冬的暖阳下,浦东新区一处休闲广场的一条长廊里,阳光透过紫藤架播撒下来,斑驳的光影照在一群“红马甲”身上。他们正在布置摊位,准备进行爱心义卖。
这是新闻晨报学记团开展的“浦东新区慈善公益联合捐”小记者义卖活动。
活动前一天,我精心准备好闲置物品,从创意玩具、防蓝光眼镜,到书包、闲置书籍,每一件物品都是陪伴我多年的心爱之物。除了出售的商品,我还提前准备好了收款码、宣传海报,以及可以随时记录出售情况的“商品登记表”,期待着活动的到来!
12月1日一早,我们早早到达现场。它在休闲广场的一条长廊里,既能看到集市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又能看到石凳上看报喝茶的老伯们。说干就干,大家如火如荼地布置起自己的摊位来,铺好垫子,摆放商品,竖起价格牌,亮起收款码。看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物品,我们期待开张营业。
长廊里开始渐渐热闹起来,一开始我还不好意思开口叫卖,但看到同伴们吆喝着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顾客,我也放下了矜持,拿着提前准备的小喇叭喊道:“义捐义卖喽,价优货美,不要错过……”渐渐地,我的摊位前也有了驻足的小朋友和家长们,我自信地向他们介绍商品,勇敢地和他们讨价还价……终于成交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生意。活动结束后,我将自己“爱的礼物”捐赠给了有需要的小朋友,并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微光聚星火,大爱凝暖阳。在此次义卖活动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一份奉献的快乐,一份成长的欣喜,更体会到为他人付出的价值与意义。这点滴的付出汇成了爱的暖流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涌动。
记者点评:七年级的小记者,文笔相对成熟不少。框架和素材都有了,接下去就是再打磨。老师把事件要素的开头,改为了场景式的开头,感受下两者的不同。中间摆摊时一串动作描写也略作了修改,目的是把语言的节奏感体现出来。
“红马甲”摆摊记
晨报小记者 华君钰(上海市闵行区马桥文来外国语小学 四年级)
我是小主人的小记者红马甲,平常都放在书包里,这周末小主人带上我出去摆摊了,我非常开心。
到了地方,我本以为小主人的东西会卖得很好。虽然小主人非常卖力地吆喝,但过了好久才卖出一个挂件,我都替小主人着急。
突然,小主人的老师走了过来,带着小主人走到外面换了个角度看摊位上的货品,小主人瞬间茅塞顿开,改变了货物的摆放方式。小小改变后,一下子就卖出好几件。
这让我和小主人深切地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同样的问题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收获哦。
记者点评:这位小记者做了一次叙事角度转换的尝试,同时抓住了一个点:货品摆放方式的转变,带来不同的销售效果,算是四两拨千斤。如果能把这一点再详细说明两句就更好了。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胡馨允/谢天欣/陈奕洁/华君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