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物品循环集市、养花种草……黄浦百个“零距离家园”小站成居民、白领休闲新空间

外面是绿意盎然的小花园,里面不定期有闲置物品循环集市、绿化服务……走在黄浦区的街头,你是否留意过有个“零距离家园”小站?记者今天获悉,这些小站已有百余个,成为附近居民和白领的休闲新空间,也成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区共融的重要载体。

走进小东门街道的“零距离家园”小站——外萃丰弄科普e站,户外空间绿意盎然。小站秉承“服务+绿化+文化”的建设理念,定期举办书画等公共文体、花园微更新等社区营造、亲子科普及其他社区公益活动,成功打造了集市民服务、社群、便民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微空间,不仅提升了小站的服务品质,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里桥街道的“沐阳隅”小站和淮海中路街道的“围炉茶话”小站也各具特色。“沐阳隅”小站通过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动员居民参与管理等方式,成功将原本杂乱无章的空间转变为整洁有序、绿意盎然的休闲场所。

淮海中路街道“围炉茶话”小站则以一面五彩斑斓的“笑脸涂鸦墙”著称,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成为社区居民记录美好瞬间、分享快乐生活的重要平台。小站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社区居民与企业白领的多元化需求,不定期举办老物件怀旧市集、闲置物品循环市集等活动。

每个小站都有一名主理人,黄浦区为主理人们持续开展赋能活动——“主理人Ke堂”。近日,第三期“零距离家园”小站“主理人Ke堂”在外滩党群服务中心举行,20位小站主理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小站运营的成功之道,比如,如何精准定位小站功能以满足社区居民与企业白领的多元化需求,如何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小站管理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以及如何创新小站服务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等。他们丰富的运营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小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黄浦区“零距离家园”小站地图及手册。地图详细标注了小站位置及类型,手册则全面介绍了小站运营理念、成功案例等,为居民和企业白领提供了便捷服务指南。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蔚与主理人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对小站的运营理念、服务功能及未来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中共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浦区通过精准定位小站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动员居民参与管理等方式,已经打造了73个居民区小站、19个街区小站和9个楼宇园区小站,总共101个小站。在小站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广泛发动社区居民、企业白领等多元主体参与小站管理。同时,鼓励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力量辅助小站运维,形成一张便捷、安全、充满活力的生活网络。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