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各类艺术展百花齐放
而近期在上海一所中学的敦煌主题成果展
竟火出了圈儿
所有的作品,由学生自主完成设计
一起来围观

细腻的花鸟云纹,采撷自敦煌壁画,摇身一变成了丝巾图案;青色飘逸霓裳,搭配莲花图案的红色腰带,已然成了时尚潮服……你能想象,这都是一群上海中学生设计的吗?
同学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他们化身“复原师”,深度探究敦煌壁画复原;他们化身“研究员”,以科学考证的视觉笔记讲述贯穿古今的华夏文明;他们化身“设计师”,从遥远的敦煌服饰中汲取元素灵感,运用AI再创造设计,将这些“时尚密码”与当今潮流相结合,打造出杯垫、鼠标垫、餐盘、蒲扇、坠饰等文创用品。



近日,上海市光明中学“衣尚敦煌·唐韵风华”学生跨学科项目化作品成果汇报展举行,展览分为“盛世荣光”“云想霓裳”“漠上花开”“锦绣华裳”四个部分,展示了同学们令人惊艳的作品。
上海市光明中学艺术教师、项目课题负责人张唯雯老师向上海升学介绍,敦煌图案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张老师结合自身课题研究背景,挖掘高中艺术必修教材中有关敦煌服饰艺术的学习内容,确定了这一课题,并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入探究。
跨学科任务链步步推进 锦绣华裳展现唐韵之美
同学们跟随任务链的一步步推进,从欣赏《观唐》短片,感知唐代服饰总体特征,到讨论交流当时出现穿胡服、着男装独特现象的原因,了解壁画修复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尝试,再到借助查阅多媒体历史资料库和参观展览等形式学习,进行纹样创新再设计。
刚刚观赏完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艺术大展的高二学生梁乐彦,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敦煌壁画的模拟复原,“我找寻了自己喜欢的素材,在木板上铺上麻布,再将泥土与麦秸草混合铺匀,用复写纸临摹图案后拓绘在泥板上,后期再进行上色、做旧等工序。”梁乐彦说,自己通过看展、对原著的探究,对敦煌壁画的艺术内涵有所了解,“比如藻井图案、莲花纹等经典图案,都非常吸引我,这些体会能帮助自己完善作品。”
同学们尝试模拟复原《鹿王本生图》《莲上鹦鹉》《都督夫人礼佛图》等壁画作品
高二同学周逸然参与了“锦绣华裳”部分的学习探究,她从敦煌服饰中撷取传统纹样,打样剪贴于灵感版上,然后进行创新设计、色彩搭配。她设计的一款“落霞千年”服饰,以经典的大地色为主,在飘带和部分细节上使用撞色,用亮色中和了大地色的暗淡。纱质飘带搭在右肩,正反面分别设计有山水云景和九色鹿,额头坠有红宝石吊坠,上下分体设计,内画有卷草纹暗纹,有敦煌的飘逸飞天之美。
创作过程中,张老师也特别邀请了东华大学服装与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张朱雨晴为学生们做实务指导。
作品呈现环节,周逸然和团队伙伴完成了一套“莲”服饰的设计。这款的灵感来源于莲花,在唐代有圣洁美好的寓意,在裙身和腰间有莲花的纹样。裙子两层,内衬白色,点缀以宝相花图案,外层是青绿色的纱,配色采用了唐代常用的红黄绿配色,整体以绿色为主。在款式上则作了改良,缩短了唐代服饰的袖子、裙身,整体清丽复古,有唐韵之美,也符合现代生活场景。

跨越千年的经典文化元素,如何与现代社会产生联结?
张唯雯老师在“漠上花开——敦煌传统纹样的创新再设计”展示活动中带领学生们大胆尝试,在课堂中解析敦煌唐代经典纹样,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学生通过提炼传统元素、AI人工智能重构重组、骨架填充等技巧,联系生活实际,赋予传统纹样以新的生命力。
高二学生姚屹璘参与了再设计,他在传统敦煌图样中尝试加入现代元素和科技元素,推衍出的新颖图案可用于设计丝巾、瓶盖、马克杯、盘碟、吊坠等。
一款孔雀回字纹杯垫,融合了孔雀纹、回字纹和花细纹,呈现出一种独特且富有层次的纹样;孔雀纹象征着华丽和高贵,回字纹寓意吉祥和永恒;花细纹清新自然,展现柔美与活力,三者合一,形成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华丽又清新的独特美感。这款纹样同样可用于背包、鼠标垫、马克杯的纹饰。
再比如葡韵宝相纹吊坠,采用了唐代莫高窟中的葡萄纹与宝相花纹,运用粉紫色系,寓意美丽和富贵。同时,作品通过加上一些现代的装饰花卉元素,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该创新纹样可用在居家软装,比如桌布、抱枕、鼠标垫或者直接做壁画装饰。
光影秀动态呈现 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点亮校园
有意思的是,这些纹样不仅实现了静物展示,甚至还以动态的方式闪亮登场。
不久前,在上海国际光影节上,光明中学作为黄浦分会场的核心点位,上演了一场光影视觉盛宴。借此灵感,在公开课《丝路风采——漠上花开》展示中,张唯雯老师结合学校光影秀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光与影的技术,将这些源自敦煌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在校园里点亮。
五彩的鸢尾花纹、红底的中国龙、生气盎然的节气图案,用光源投影胶片,美丽的图纹映射在教室的角角落落,弹眼落睛的光影效果,使整个课堂沸腾了,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非遗的致敬。
“这样的艺术课堂,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传承的最佳路径不止是修复、复刻,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使他们的身心与敦煌的世界进行连接。”张唯雯老师说。

校园里,同学们用留言板的形式与敦煌服饰对话
上海市光明中学副校长孙瑛介绍,“任务驱动”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在追寻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深度学习,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自由的灵性得以唤醒。

仿若邂逅穿越千年时光的时尚密码,同学们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沉醉于大漠深处的灿烂文明,并将敦煌文化的种子催化为一朵朵绚烂的艺术之花。
美育的融合性,扩宽了教育的边界,使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核心认知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来源:上海升学 作者:上海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