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出身的全日制法律硕士,天生大嗓门,性格火爆,喜欢有思维、有逻辑的表达方式……这是王威对自己的评价。
身边人都说王威天生就是当律师的料,他总是一副热情开朗又精力无限的样子,不论是对自己热爱的法律专业,还是业余爱好的篮球、电影,一谈起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透过访谈,可以看到他一路沿着内心所向的坚定,也可以看到因热爱始终保持的用心与钻研。
王威 | 征迁律师
主办律师,师从行政诉讼知名律师杨在明,从事征拆业务多年。心思缜密,逻辑性强,熟悉办案各环节流程,擅长行政诉讼与刑事辩护,承办过多起数额巨大、法律关系复杂的征拆案件,具有丰富的征拆业务实战经验。在检察院学习期间,撰写了多篇专业文章并参与省级法学会的课题研究,对刑事案件也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路,曾办理多起有影响的刑事案件。
01成为行政法律师 追求个人能力最大化
“之所以想成为一名律师,是因为相对于体制内的工作,这个职业受到的束缚更小,个性化表达更多,我可以完全服从于自己的内心。”
王威是新疆大学法律硕士,毕业那年,大多数同学基本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一直向往自由、喜欢挑战,又追求个性差异的他则选择进入律师行业。在他看来,律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既能有全力以赴拼搏之后帮助到别人的成就感,也能得到当事人发自内心的信赖和尊敬。
至于为什么是行政法领域?这是王威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在律师行业中,民事赛道趋于饱和,无法凸显自己的差异性和亮点;刑事案件需要承受的压力较大,特别是一些政策性案件,律师能发挥出的作用相对较小。而王威的职业追求是个人能力最大化。
不同于民事和刑事律师,行政案件律师通常具有一定的对抗性,是在国家制度设计之下,帮助相对弱势的百姓,助力他们依法维权,这既是法律赋予律师的神圣权利,又满足了王威的职业信仰。
成为一名行政法律师,要做的只有遵从自己的内心,基于专业知识和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为弱者仗义,勇往直前,即可!
目标清晰而明确:北京、行政法律师,王威听从着自己内心的召唤。而命运的齿轮,也因这一决定,在那一刻开始转动。
02谨遵杨在明主任教诲 践行专业乃立身之本
“在法律行业中,业务娴熟技能精湛的律师,往往都是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结合、融会贯通的。”
△ 王威(左)与杨在明主任(右)合影
2018年8月,王威入职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师从创始人/主任杨在明,律所为弱势群体发声的理念与他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追求完全吻合,这让王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 王威在办案现场(部分展示)
初涉征拆业务,王威在慢慢摸索中发现,这项工作不仅考验律师的个人张力、勇气、魄力,对于专业度的要求也十分高,除了涉及到《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590号令》这些基本法律,还有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一系列地方法律法规。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要了解掌握法律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明白如何以前瞻的视角,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补,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案件,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
跟随在杨在明主任身边,多年来王威耳濡目染,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一方面,坚持每天看2-3篇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积累至今足有几千个案例,及时更新知识库,往往可以打开全新的思路,为案件带来巨大的契机,这是输入;另一方面,熟练掌握专业和知识后,便拥有了为百姓发声的底气和勇气,这是输出。
△ 王威(左1)与杨在明主任(右5)参加学术研讨会
逐渐成熟和快速发展的法律服务市场中,实践与理论一个都不能少。为此「在明律所」自2016年起,发起成立了在鸣行政法治论坛,旨在汇聚业内优秀专家学者,推动司法理论与法律实务的深度融合,第4届论坛上,杨在明更得到了法学三老之一、中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亲笔题写的横幅——“中国律师参与立法第一人”。
△ 王威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作为杨在明主任的得意门生,王威始终不忘师傅教诲,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思考法学理论,吸收行业宝贵的经验和指导,目前已经成为在鸣行政法治论坛的负责人之一,曾参与 2020 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征求意见活动,有两条建议的部分内容被国务院采纳(新《土管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和第五十条)。
03 法律层面不断追求极致 事实层面构筑心理防线
“案件办理过程中,律师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努力,对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在一次次的实战磨砺中,王威得到了快速成长,在他看来拆迁案件本质上的逻辑是在法律框架下,双方进行的一场博弈,在这场“战役”中,需要事实层面和法律层面相互配合、齐头并进,即律师通过启动法律程序,施加一定的压力以赢取谈判的筹码,同时当事人要足够坚强,有勇气和决心“抗争”到底,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有人说:“律师应以案例为王,案例是最好的营销和口碑,案例是律师最美的语言。”
执业至今,王威办理了近千起征拆案件,以群体案件为主,不同于个人案件,这类案件往往要面对多个当事人,正所谓众口难调,解释、沟通成本极高,对律师的耐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此王威坦言:“没有什么策略可言,律师就是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一方面提供情绪价值,不厌其烦的把利害关系讲清楚,将他们拉回到理性思维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启动法律程序,让他们知道事情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有很大的希望,要有信心。”
对于行政法征拆律师来说,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王威曾代理过一个温州戴女士的案子,胜诉后,被“第一财经资讯”报道《温州瓯海工业园区征拆纠纷调查,企业为何能告赢当地政府》,网上综合阅读量逾百万。还有一个令他难忘的案件,当事人从开始接触到决定委托,前后不过30分钟,而这正是其追求专业极致、坚守内心良知的成果,更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04 以公益回馈社会 做一个有爱心的法律人
“律师的天职就是帮助弱势群体,要想构建一个理想的法治社会,必须舍得付出,主动作为。”
△ 王威参加全国线下普法咨询会
作为杨在明主任团队中的一员,执业多年来,王威一直热心公益,这既是他的性格底色,也是用实际行动守护律师的使命与担当。
△ 王威在全国线下普法咨询会现场
「在明律所」线下普法咨询会的现场经常能看到王威的身影,对于那些有困难的人,他甚至会仗义相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这种没什么直接回报的服务,王威总是乐此不疲,且乐在其中。“我很喜欢参加线下普法咨询会,对律师来说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百姓,不仅可以巩固专业基础,还能锻炼表达能力;对百姓来说,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王威如是说。
努力终将获得回报,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王威可谓是成绩斐然、硕果累累,锦旗、奖状、奖杯等如期而至,这便是他职业生涯最好的勋章。
当被问及如何排解工作压力时,王威摇摇头:“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倦怠期里接到的一份份胜诉判决书就足以让我满血复活,偶热打打篮球,看看电影,看我日益发福的身材就说明了一切,哈哈哈哈哈~”
对于当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王威甚是满意,至于以后,他说:“持续不断的钻研理论,这对我来说是刚需,希望更深层次的打磨自己,如果能以个案推动立法,把公平正义上升到制度层面,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那将是莫大的荣誉。”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应当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王威厚积丰藏,只待薄发,以梦为马,追寻法治的脚步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