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3家临港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创评复评。这些工作室涉及民用航空、核电设备、大型船舶等高端制造业,也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屡有建树,推动了临港新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王曙群为创评成功的临港工匠创新工作室授牌。
创评临港工匠创新工作室是充分发挥工匠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临港新片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励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技能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2023年开始,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采取评估、推进、命名等举措,每年开展临港工匠创新工作室创评,要求有临港工匠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运行保障。经专家组评审,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建平新能源汽车换电工匠创新工作室等17家获评首批临港工匠创新工作室,并在2024年通过复评。上海秦耀航空试验技术有限公司沈薇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工匠创新工作室等6家获评第二批临港工匠创新工作室。
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创评和复评推动了临港新片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的技能专家、临港工匠范红健今年晋级为上海工匠,并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在缺乏技术资料参考的下,通过工装设计和工艺革新,攻克了全球首台6G70MEC-GI新型双燃料发动机气缸盖小深孔的加工难题;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员肖素枝带领团队不断迭代无人机技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无人机全自动飞行平台、新能源智能巡检及分析诊断等领域深耕研发,拥有共27项专利(其中2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临港工厂的临港工匠齐艳娜,承接的对现有核电转子加工的大车和轮槽铣改造升级课题,在全国QC项目质量提升评比中获一等奖。
全国劳模、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宝武集团技能专家、临港工匠创新工作室评审组组长王军指出,临港新片区是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新高地,通过创评工匠创新工作室,使之成为创新的助推器、人才的孵化室,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