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外滩街道丨巧用“三会”破解停车难题,居民自治共建美好“零距离家园”

“自停车守则实施以来,小区内的停车秩序井然有序,占道现象消失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生活愈发舒心愉悦!”10月21日,外滩街道宁波小区正式推行了全新的停车管理守则,对此,居民们无不交口称赞,纷纷为这一举措带来的显著改善点赞叫好。

停车难、难停车,一直是小区的“老大难”问题。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宁波小区,与繁华喧嚣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仅一街之隔,地理位置优越。根据小区停车管理系统的最新数据,登记在册的车辆已超过百辆,但实际可用的停车位却仅有17个,供需矛盾极为突出。更令人惊叹的是,小区现行的停车管理方案制定于2015年,距今已有近十年之久,其内容仅涵盖了临时停放和禁止过夜等三条基础规定,且未涉及任何收费条款。

随着近年来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原有的停车管理方案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停车需求。车辆无序停放、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屡见不鲜,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小区长期未对停车进行收费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车主争抢停车位、外来车辆随意进出停放等问题频发,使得“停车难”问题愈发严峻。

今年2月,宁波居民区积极响应并充分运用“三会”制度,依托“零距离家园”理事会这一平台,精心组织了多场听证会。会上,广泛收集了居民们的宝贵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全面掌握了小区停车现状。在居民们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下,很快达成了共识,决定采取居民自治的方式,共同制定全新的停车管理方案。为此,又专门召开了协调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精心打磨并最终确定了新的停车守则。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的社区律师全程参与了《停车守则》的制定,让守则得到法律保障,让居民停车有法可依。

“为了提升停车管理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建议实施收费制度”“应优先保障本小区业主及三证合一车主的停车权益”“鉴于车位资源紧张,难以平均分配,建议推行共享车位模式,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在协调会上,居民们各抒己见,纷纷就新停车方案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经过认真梳理,共汇总了居民意见20余条。在街道社会工作办的指导和严格把关下,经过三轮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行的《宁波小区停车守则》。该守则明确规定了小区停车位的规划、使用、管理以及收费标准等核心内容,并规定停车所得收益归全体业主共有,统一纳入小区业主公共收益资金账户,助力小区实现规范化停车、制度化管理。

新颁布的《宁波小区停车守则》,绝非仅仅是一纸冰冷的规章制度,它凝聚了居民们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这份公约的内容紧密围绕居民们的实际需求与期望,比如,有居民贴心建议:“子女驾车探望老人,刚停好车便面临收费,亲属车辆应享有一定的免费时段。”“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应该提前报备,知会一声。”这些贴近民生、充满温情的好建议,深刻反映了居民在停车问题上的真实困扰,并赢得了广泛认同与支持,最终都被悉心纳入了公约之中。

在紧接着召开的全体业主大会上,新的小区停车守则以高票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与通过,小区内的停车位均采取共享模式,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在收费方面,采取包月与按天两种灵活方式。此外,方案中还详尽规定了车辆停放的规范标准及违规处理办法,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将采取禁止车辆驶入小区的严厉措施,以确保小区停车秩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老年人亲属探访的实际需要,公约中特别增设了关于近亲属车辆及特殊情况用车的温情条款,体现了小区管理的人性化关怀,让每一位业主都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便利。为了保障租客的停车需求,居委积极联系沟通协调小区周边三家停车库,最终为租客争取到了优惠停车待遇,解决了租客的停车困扰。

“现在已经有10多位符合条件的业主选择了包月停车服务,另有10多位则按需按天计费。车辆在进入小区时,系统会自动与前期登记的信息进行智能匹配,确保停车管理的精准高效。”门岗的保安师傅欣喜地介绍,历经一个多星期的摸索调整,外来车辆的进出得到了显著的有效管控,因停车问题而引发的社区矛盾也显著减少。

对于这一喜人的变化,居民们也是纷纷表示满意,在《停车守则》的酝酿与推行过程中,居民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真正实现了“我的小区我做主”。现在,小区出入口处张贴着清晰醒目的停车收费标准公示牌,让人一目了然;在10月份举办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中,特别增设了停车守则咨询摊位,方便居民随时了解规约内容,大家纷纷表示将严格遵守,共同维护良好的停车秩序。

在守则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社区充分发挥了“零距离家园”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三会”制度民主协商,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实践不仅为宁波“零距离家园”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积累了宝贵经验。

都说老小区停车难,在阿拉外滩,也有破解好方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洁 胡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