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足球人才成长“立交桥”,同济足球学院与上海交大南洋中学启动合作贯通培养

前段时间,12岁的尹铂竣开启了艰苦训练模式,有时候他要从早练到晚。如此刻苦,是因为他最近要参加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后起之秀”人才培养计划贾秀全青少年足球精英选拔。一旦通过选拔,尹铂竣可能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足球人生路。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等7部门和体育总局等12部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意见》)和《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其中,《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意见》中的第十条明确表示要“畅通校园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健全校园足球人才成长体系。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体系……研究论证‘3+4’贯通培养机制,实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新型足球学校、足球学院、职业俱乐部等培养路径衔接贯通,构建足球人才成长‘立交桥’”。

7月19日上午,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与上海交大南洋中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交大南洋中学举行。国际足球学院院长游松辉在仪式上指出,足球学院与上海交大南洋中学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要衔接,旨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足球事业的发展。这次揭牌仪式还有着一个重要意义,游松辉院长完成了同济国际足球学院和贾秀全指导合作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在同济国际足球学院和贾秀全指导的合作中,前者承担帮助通过选拔的孩子在上海联系学校完成文化课学习的任务,为孩子们在上海的学习和比赛解决后顾之忧。

同济大学从建校开始就非常重视足球,一直把足球作为最重要的体育项目来开展。今年3月发布的《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意见》中提及“加快推进高校足球学院建设。研究设置足球运动专业并列入高校本科(专科)专业目录,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足球学院……研究设立足球职业学院,推进足球教练员和教师的常态化培养。”事实上,同济国际足球学院早在2017年就已成立,足见同济大学对于足球发展的重视程度。

同济国际足球学院是我国第一家国际足球学院。对于国际二字,游松辉院长有自己的解读,“同济大学前身由德国人创立,所以同济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我们和欧洲的交流非常频繁。”游松辉院长说,“成立足球学院的时候,我们也意识到发展足球仅靠自己的力量并不足够,要通过国际交流,依托先进国家的人才和经验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在设计足球学院的时候,我们就想好了要走国际化道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济国际足球学院成立后,迅速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成立了自己的足球俱乐部,作为实施教学训练的基地。拥有了自己的俱乐部,国际足球学院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种高水平比赛。学院男队近年来都在漳州赛区参加中冠联赛,女队则和上海海港俱乐部合作参加女乙联赛,今年拿到联赛亚军。此外,同济国际足球学院也有队伍参加五甲和五超比赛。

与上海交大南洋中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的成功对接,标志着同济国际足球学院和贾秀全指导的合作完成了重要起步。这不仅让孩子们在上海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得到了保证,也让孩子和家长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按照合作计划,通过这次选拔的孩子在上海交大南洋中学经过学习后,将有考取同济国际足球学院的机会。同时,孩子们也拥有考取其他高校的选择。一旦进入国际足球学院,学院将通过与国内外职业俱乐部的合作,帮助孩子们完成向职业球员转型,甚至出国留学或者留洋。在孩子们效力职业球队或者留洋的时候,学院将为他们保留大学生资格。

“我们的想法其实并不复杂。从一开始就有一整套设计规划,就是沿着我们的设计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我们和贾指导的合作是这一整套计划的起步。从初中开始到高中,形成足球人才培养的贯通,从而打通其中的上升通道。”游松辉院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