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友情与爱情……博物馆里的这场舞台剧,重温鲁迅先生的书信往来

10月1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诵演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树人堂举办,鲁迅先生与许广平,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青年作家萧军、萧红,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这些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相继走上舞台。台上的演员们饱含深情,台下的观众们屏息凝神。

《上海会客厅》节目

据悉,为纪念鲁迅诞辰143周年、鲁迅与郑振铎翻刻出版《十竹斋笺谱》90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结合原创展览“不独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点击见报道),携手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推出“纸短情长——鲁迅通信主题诵演会”。鲁迅与亲友爱人的通信穿越时空,以舞台剧的形式让观众品读鲁迅书信、感受笺纸之美,重温先生在书信中传递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纸短情长——鲁迅通信主题诵演会现场

作为纪念馆原创展览“不独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的配套活动,本次诵演会从现存可考的鲁迅书信中,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十几封信,通信对象包括母亲(鲁瑞)、伴侣(许广平)以及青年作家朋友(萧军、萧红),其中有许多就采用了精美笺纸书写。

鲁迅先生与妻子许广平、儿子周海婴在讨论笺纸(舞台剧照)
鲁迅与母亲鲁瑞通信(舞台剧照)
鲁迅与青年作家朋友萧军、萧红通信(舞台剧照)

在舞台上,年幼的周海婴问父亲写信用的是什么纸时,鲁迅告诉儿子,自己写信用所用的是笺纸。当被问到以后写信想写给谁时,周海婴表示自己想写给嬢嬢。母亲许广平则笑着说:“等海婴长大了学会认字写字,就能给嬢嬢写信了。”

笺纸又称彩笺、画笺、花笺等,专指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书信往来或传抄诗作的纸张。鲁迅不仅喜爱收藏中国传统笺纸,更是将其运用到了生活之中,在现存的鲁迅书信手稿中就有大量信件是使用彩色笺纸书写的。

笺纸展览现场、鲁迅藏彩色笺纸

本次原创笺纸展览相关展品100余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0余件(组),多为馆藏的鲁迅遗存的笺纸,以上海九华堂笺纸的数量最多,题材丰富多样。展览分中国传统文房清玩笺纸的历史沿革、鲁迅与郑振铎合作编选的《北平笺谱》、鲁迅所藏北方文人画笺与海派笺纸,以及鲁迅给亲朋好友写信所用的笺纸等四部分。

虽然是一个时长40分钟左右的短剧,不过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师生们为之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演出结束之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冯含露告诉记者,这次诵演会是在今年5月份接到演出任务并建组,从7月份开始筹备,8月份开始排练:

从选定符合历史人物原貌的演员,到打磨剧本及创排。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上戏导演系的同学们,尤其是来自我们专业的研究生都非常给力。在整个创排过程中,包括和馆方,我们经过大量历史资料的研读,除了到上海鲁迅纪念馆调研,还两赴绍兴鲁迅故居采风,来打磨好这部作品。

据悉,作为全国首批、上海市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上海鲁迅纪念馆立足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广泛开展馆校合作,通过参观讲解、实践研学、诵演诵读等形式,搭建博物馆与学校“双向奔赴”的桥梁,打造好“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构建育人新格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