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中,一头“扎”进空调的凉爽屋子头晕目眩?警惕脑血管被“偷袭” |中国脑健康日

每年的9月为“中国脑健康月”!9月16日是我国第24个“脑健康日”,这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大脑健康、促进脑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日子。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气温的骤降成为引发脑血管意外的高风险因素。金秋时节,呼吁大家关爱健康,从“头”开始!

王传伟(化名),一位70多岁的上海“爷叔”,是位“三高老战士”,患有多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通过药物治疗,加之日常养护得当,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相对理想的控制。今夏某日,他从外面的烈日炎炎中,回家后立即一头“扎”进了开着大概22度空调的凉爽屋子里,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头痛欲裂,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半边身子好像不听使唤了。家人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拨打120,火速送他去上海冬雷脑科医院。

抵达医院后,医生们立刻给他做了CT检查,结果发现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血压飙升到了180,直接导致了脑血管的破裂。检查显示,出血量大约有五六十毫升。鉴于出血量较大,医生立即进行了开颅手术以清除血肿。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王先生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但因脑出血导致了部分功能损伤。

冬春、秋冬转换季节,医院经常有一些脑血管意外的急诊。包括像上述案例当中多发的高血压性脑溢血以及少数自发性的脑出血比如动脉瘤出血,那么也包括脑缺血性的脑梗塞。那为什么季节交替,秋冬时节要尤其关注脑健康?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温度调节器,随时准备应对天气的挑战。”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王威主任通俗易懂地介绍,

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的身体就会像魔术师一样,让那些小小的毛细血管舒展开来,通过汗液的蒸发调节人体正常适应的体温。当寒风凛冽,气温骤降,我们的身体就会像一个警觉的守卫,让血管紧缩起来,保护自己不受寒冷的侵袭。“在温度的刺激下,血管可能会像调皮的小孩一样,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紧紧闭上,这就是所谓的血管痉挛。这种忽大忽小的血管游戏,会让血液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冲上去,一会儿又猛冲下来。血管内血流压力不断变化,如果血管弹性不够,它们可能会在这样的冲击下破裂,或者那些脆弱的血管斑块可能会像秋天的落叶一样脱落,导致血管被堵住,就像一条繁忙的街道突然发生了交通堵塞。”王威主任向记者形象地比喻道。

秋冬,出现哪些症状,要注意警惕患有脑血管疾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睁大眼睛,留心观察身体的小信号。如果发现自己有如下这些小症状,那可得赶紧去医院做个脑血管检查,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1.如果晚上睡得非常好,但是白天还是困倦得要命,哈欠连连,那可得小心,这可能是脑部缺血的警示;

📝2.如果经常感到头晕目眩,说话变得磕磕绊绊,手脚像被麻绳绑住一样不听使唤;

📒3.如果频发地发生不定点的头痛,比如今天左边疼,明天右边疼,位置换来换去,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头痛,也可能是脑血管问题的警钟。

专家:定期进行脑部健康筛查体检

为保护脑部健康,定期进行脑部健康筛查尤为重要。

目前,医院普遍采用无创检查方法。无创检查包括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这些都是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此外,还需进行超声检查,如颈动脉和椎动脉B超,以观察是否存在血管斑块或局部狭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用于检查大脑组织结构和神经传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它能清晰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狭窄或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若初步检查发现有相应的健康问题,则还需要更精细的检查——血管造影,这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它在无创检查的基础上,能发现更多病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