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我国新型显示核心材料国产化龙头东旭集团也在其全国的生产基地、研究院发起了学习会议精神的热潮。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表示,会议指出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高科技企业关注的产业链安全和科技创新给出了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近年来我国的新型显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新型显示”一词,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是在2014年10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8年前进行比较,我国新型显示行业营业收入全球占比提升了25个百分点,显示面板出货面积全球占比提升了44个百分点,均位居全球首位”。
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新型显示行业全产业链(包括材料、装备、面板)营业收入为1876亿美元,我国占比近50%;其中,显示面板为1045亿美元,我国占比55%。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2.41亿平方米,我国占比近73%。
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其中高技术产品自主可控水平的提高和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掌控。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得益于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安全、稳定、高效的构建。
以东旭集团为例,该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电子级玻璃溢流法和浮法成型工艺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在国内率先实现了G5、G6液晶玻璃基板及全套装备的国产化。其产品的耐高温、平整度等指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据了解,东旭集团的液晶玻璃基板甫一推出就迅速打破了显示产业上游的“卡脖子”难题,为下游企业累计降本达2800亿元。
李兆廷表示,从2019年二次创业至今,经过四年拼搏与努力,东旭集团经营、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切实进展。凭借在电子玻璃领域深厚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东旭集团于2020年量产下线了可用于高端显示产品的玻璃基板。该产品与传统液晶玻璃基板相比,需要更强的耐高温等性能,制造工艺极大,曾长期依赖进口。
东旭集团再次在电子玻璃上打破“卡脖子”难题,体现了其在这一领域的不俗实力,也为我国新型显示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上述技术曾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二十六届年会上,入选2023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先进材料领域)榜单。
近年来,东旭集团及其子公司多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展现出国家和业界对东旭集团新型显示材料国产化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充分认可。“二次创业至今,东旭集团成效和进展显著,战略发展目标阶段性达成,为抵御短期波动、赢得未来发展打下不易撼动的‘底盘’”,李兆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