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鲁迅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9月8日,“鲁迅书赠增田涉字幅漫谈会”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举办,鲁迅书赠增田涉《锦钱余笑》诗幅真迹现身沪上,也引出关于鲁迅到底是不是书法家的议论。

鲁迅自己也不把自己当书法家

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陈子善先生统计,2021年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中,共收录了鲁迅写的自作诗52幅、抄录前人诗句27幅,这些都是20世纪中国作家书法中的瑰宝。

但有趣的是,在漫谈会上不少专家提到,在鲁迅生前,其实中国人普遍没有把他当书法家看待,反而是日本友人向他求字较多。

对此,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李浩认为,鲁迅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当书法家看,反而是日本人很有意思,知道鲁迅是名人,就常常向他求字。所以鲁迅写字不收润笔费,也没有做过润笔费的广告。

鲁迅日记里记载,写《锦钱余笑》的那天,他一共写了五幅字,给增田涉的是第二幅。看得出,鲁迅当时写的时候笔端很聚气。

鲁迅书赠增田涉《锦钱余笑》诗幅现身沪上

鲁迅四十多年一直在写字

上海鲁迅纪念馆前副馆长乐融表示,鲁迅虽然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但他四十多年一直在写字。他在北京为了搞学术研究,花了五六年时间抄写碑帖,从先秦到唐宋的碑帖,反复抄录。自然而然的,他的字就把篆书、隶书融为一炉。在他的字里,体现了文人气息,圆润中见骨力。

乐融表示,鲁迅的字不仅专家喜欢,普通百姓也喜欢。以至于我们后来许多招牌上都有鲁迅的字,比如大家熟悉的《参考消息》、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都用鲁迅的书法来集字。

乐融说,2021年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中有40多册是他抄古文献的。鲁迅先生在那一代文人中,是抄古文献最多的之一,除了甲骨文之外,他连金文和瓦当文字都抄录了。抄录古文献,也成就了鲁迅的书法基础。

《参考消息》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都是由鲁迅的手迹集字而成

评价文人书法,要从文人精神角度看

中国鲁迅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表示,鲁迅他们那一代学者写书法,并不代表他要显示自己的字有多好,办一个展览也并不表示他就要当书法家。20世纪的现代文人写书法,某种意义上是他情绪、情感的寄托,通过写书法来温润性情,书法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当做一个专业来经营。我们评价这代文人的书法作品,除了从书法本身来评价之外,还要更多地从他们维系文人精神世界的角度来评价。

关于鲁迅到底是不是书法家,引起了研究者的一番议论

鲁迅书法是多种风格的杂糅

艺术评论家顾村言表示,“书法家”这个概念是近100年才有的。鲁迅的字是魏晋风,字以人传,看鲁迅的书法,一股拙朴静穆之气扑面而来。看字要看气息,鲁迅的手稿真是养眼。他写给特别好朋友的字,就特别自然。

顾村言认为,鲁迅书法的源流是很多种风格的杂糅。首先是他早期在三味书屋时下的功夫,之后是在日本跟着国学大师章炳麟先生学书法,然后是在北京时期抄碑帖,另外,看书的学养也是非常的重要。相对于鲁迅文学的研究,对他的书法研究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书迹即心迹,鲁迅《锦钱余笑》这样一幅字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