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老法师”赋能老旧小区“逆生长”

杨浦出生、杨浦上学、杨浦工作、杨浦成家……杨浦区住宅更新发展中心主任陈颖自诩为一名“老杨浦”。

从2004年加入杨浦区房管部门从事老旧房屋改造工作至今,二十年过去了。穿梭在杨浦熟悉的街头巷尾,陈颖常常回想起小时候看到它们的样子。

因为从事城市更新工作,她和同事们见证了许多老小区“旧貌换新颜”。把人留住,把根留住,把文化留住,让居民的住宅条件得到更好的改善,城市更新路上,陈颖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满分答卷背后,是“攻坚克难”

陈颖记得,她投身成套改造任务从2005年开始。“我们陆续通过改扩建、加层、抽户、拆除重建等方式,完成了65万平米的旧住房改造,尤其是2007年成功实施了全市首个拆除重建项目佳木斯路163弄,成为全市典范。”

2022年,“两旧一村”改造工作启动。面对政策更迭,陈颖和团队相继完成东郸、凤南、内江大板房、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100%签约、100%搬迁,用不到2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区超60%的任务。

满分答卷的背后,是“攻坚克难”的过程。陈颖告诉晨报记者,剩余项目之所以“难啃”,一大原因就是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以内江大板房为例,两幢5层建筑因为正好压着控江路道路红线,外部已无扩建空间,又因是预制板装配式结构不支持加层,只能先抽出80户条件最差的朝北户异地安置,才能完成改造。但这个方案除了边套,其他部位均无法实现“一门关”,因此方案未能通过。

“今年第三次启动时,我们收到200多条建议,其中居民最关切的就是实现‘一门关’还有加梯。然而原本改造空间就已不够,哪还容得下电梯?为此,我们绞尽脑汁:既然两个问题单独无法解决,如果联动考虑呢?最终,我们向居民推出了将原两个单元合二为一,退让出原单元间的空间的方案,做到全部‘一门关’,并且成功配备电梯。”

精心裁剪“大衣料子”,补齐短板

和大板房不同,凤南一村用地不再逼仄,四至范围规整,是所有项目里改造条件最好的。

如何精心裁剪这块“大衣料子”?“此前,我们对全区剩余项目进行了初步研究,经排摸有巨大的安置缺口。为此,我们在凤南方案设计时,将项目的增量房屋和剩余待改造项目安置缺口的房型提前匹配,为项目推进做足‘提前量’。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29日,甲乙丙丁就创下3天完成征询、签约、搬迁3个100%的最快纪录。”

此外,控江街道公服设施非常缺乏,补齐这项短板的任务也交给了“大衣料子”:焕新后的凤南将配置6400多平方米公服设施,社区食堂、图书馆、健康管理中心、健身中心、托育点、养老托管点等应有尽有。

采访中,陈颖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8月25日,杨浦最后一个“小梁薄板项目”黄兴路1039弄项目在预签约阶段签约率就已超95%,意味着9月12日正式签约当日即可生效,“小梁薄板”收官战就将成功。

抓住小区特点,“量身定做”最优方案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区和老居住区,杨浦大量的老旧小区面临着更新的课题。

从2003年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以来,从之前的“里子工程”“美丽家园”建设到新一轮“美丽家园”……陈颖和同事不断根据政策与居民需求的变化,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里子工程”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杨浦区住宅修缮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杨浦区“美丽家园”住宅修缮项目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指导旧住房修缮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也见证一个个老旧小区穿上新衣、展现新颜。

老旧住房修缮的最优解题思路就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们要抓好每个小区的特点,为居民‘量身定做’最优方案。”陈颖对团队同事说。

为解决辽源花苑居民活动空间局促、缺少管理的问题,三个老旧小区“破墙合体”,腾出的700平米被打造成社区中心花园,曾被围墙阻隔的社区睦邻中心成了“家门口的会客厅”。

邯郸路50弄是军地合作项目。陈颖向设计团队建议,充分考虑居民及军属的职业归属感以及小区以退休老年人为主的实际,为小区打造盾牌形状门牌。通过新增健身步道流线、加设助老扶手等措施,打造适老健康社区。

明丰苑项目因地制宜开展海绵化改造,通过小区花园铺设透水路面,畅通微循环,解决小区“逢雨必涝”的积水问题。

武川路222弄在完成部分房屋拆除重建后,对剩余楼栋及小区公共部位开展“美丽家园”建设,让整小区居住环境焕新升级,提升成套房屋居民的获得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杨浦区住宅更新发展中心主任,陈颖荣获首届“杨浦区五一劳动奖章”。 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科荣获首届“杨浦区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集体。

规范督导加梯,为“悬空老人”解决烦心事

作为老工业区,以老式售后公房、早期商品房为代表的多层住宅在杨浦“量大面广”。老年人口占比高,爬楼难题如何解决?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属于居民自治项目。陈颖告诉记者:“从杨浦加梯工作启动伊始,我和同事就不断思考,如何让有意愿加装电梯的居民尽量少走弯路。比如2020年,我们委托专业单位,对区域内15044栋未设置电梯的多层住宅进行现场勘测和排摸,绘制形成全市首个加梯地图。同时,我们还制定发布了符合杨浦实际的《杨浦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实施细则》,对加梯各环节进行规范督导,为“悬空老人”解决烦心事提供了保障。”

面对加梯中的各类难题,还要加强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才能扫清各类“拦路虎”。

“为降低加梯成本,缩短总体工期,我与团队以规模化推进为着力点,探索加梯从‘个产到量产’的路径。2022年起,我要求各街道在‘美丽家园’进行的同时,开展加梯方案设计和居民征询。2023年9月21日,民京路838弄7号楼电梯开工,成为杨浦区首个整体加梯小区。目前,明丰苑小区也已完成整小区可加装门幢签约,有望实现整体加装。“陈颖说。

通过加梯小区环境硬改造,可以赋能社区治理软实力同步提升。自2015年杨浦启动首台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东银茗苑小区1号楼以来,全区已累计加装电梯881台,今年计划完成300台的加装任务,越来越多的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幸福好“升”活。人民城市的幸福感,由此而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