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家乔治·马修的亚洲首场大型回顾展——“乔治·马修”于8月29日至10月27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
展览现场
乔治·马修是一位“文化多面手”
乔治·马修(1921-2012)这个名字很多人没听说过,但在现代艺术史上,他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乔治·马修于1946年开创了“抒情抽象主义画派”;他喜欢在公众面前绘画,他带有公众表演性质的现场绘画,启发了后来的行为艺术;他的绘画速度、户外创作、即兴观念和书法性质,影响了后来的街头涂鸦。
乔治·马修 ©Comité Georges Mathieu / ADAGP, Paris, 2024.
除了绘画,乔治·马修的职业生涯中,还有教授、翻译、公共关系主管、作家和理论家等多种角色。他提倡将艺术纳入法国国家教育体系,并为城市建筑规划做出过突出贡献,他曾设计过旅游海报、电视标识、国家邮票、餐盘、挂毯、奖章和发行量超过6亿枚的10法郎硬币。
因此,这样一位“文化多面手”的绘画回顾展来到上海进行亚洲首展,我们真的眼福不浅。
他在画布上营造了戏剧性
在此次大型回顾展现场,人们可以看到约80件乔治·马修的绘画作品,跨越其40余年的艺术实践。虽然所有作品都是抽象画,但观众不难从画布上感受到乔治·马修创作时的爆发力、绘画的速度以及非凡的精准度。通常来说,绘画的速度和精准度往往是矛盾的,而在乔治·马修这里,却结合得非常完美,他的作品往往会以惊人的速度即兴创作而成,但每一笔都蕴含着明确的目的。
乔治·马修 《希望的必要性》 1971 布面油画 250×600cm ©Comité Georges Mathieu / ADAGP, Paris, 2024. 图片提供:艺术家遗产与贝浩登
乔治·马修 《对刺杀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刺客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处以极刑,1610年5月27日,巴黎格列夫广场》 1960 布面油画 253×404cm ©Comité Georges Mathieu / ADAGP, Paris, 2024. 图片提供:艺术家遗产与贝浩登
人们惯常所见的抽象绘画作品,往往会起一个抽象的标题,甚至起名叫《无题》,但乔治·马修的作品却喜欢起一个很具象的名称,不少还是历史事件和名人,比如《巴黎,艺术之都》《对刺杀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刺客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处以极刑,1610年5月27日,巴黎格列夫广场》、《基利波山之战》、《博福特公爵的葬礼》《子爵城堡》等等。当英雄传奇和历史事件唤醒了对于往昔的想象,绘画就成为了抽象的戏剧场域,一个直面命运的战场,艺术家的创作行为便具有了精心营造的戏剧性。因此,乔治·马修的绘画在行为艺术尚未被定义之前就已经载入史册。
乔治·马修 《博福特公爵的葬礼》 1960 布面油画 300×200cm ©Comité Georges Mathieu / ADAGP, Paris, 2024. 图片提供:艺术家遗产、纳哈迈德当代画廊与贝浩登
乔治·马修 《伊斯拉·萨博伦》 1981 布面油画 97 x 195cm ©Comité Georges Mathieu / ADAGP, Paris, 2024. 图片提供:艺术家遗产、纳哈迈德当代画廊与贝浩登
他喜欢中国书法,爱在大众注视下作画
乔治·马修委员会总监爱德华·隆巴德表示,乔治·马修很多作品都是在现场表演创作的,也因此,人们称他为“表演艺术家”。表演艺术看的是表演本身,但马修除了现场表演,还有作品完成,这是一种双重享受。隆巴德提示观众,马修作品的颜色、笔触以及情绪状态,在每张作品中都不一样。
隆巴德也请观众注意马修作品中常见的书法一般的笔触。他说,马修对中国书法尤其草书以及日本的狂草非常感兴趣。书法在书写时速度非常快,而马修作画的速度也如风驰电掣一般。1950年代,马修被时任法国文化部部长马尔罗称为“终于有了一位西方书法家”。
乔治·马修在创作中 ©Comité Georges Mathieu / ADAGP, Paris, 2024.
隆巴德提到,马修有段时间很喜欢在大众面前作画,有一次在日本,他在2000多位观众面前表演,还有一次,他现场创作了一幅面积达48平方米的作品。他不仅是作画,还提供给大家看的机会,而画家一般是不会愿意把作画过程呈现给大众的,因为成百上千人看艺术家作画,万一有不完美的地方,都会在人们的审视之下被放大,导致艺术家的名声受损。
隆巴德认为,马修的作品看起来笔触很随性,但实际上,他是在一种完全的专注下作画,类似于“入定”一般。
乔治·马修在创作中 ©Comité Georges Mathieu / ADAGP, Paris, 2024.
乔治·马修
展期:2024.8.29-2024.10.27
展览地址:龙美术馆(西岸馆)主展厅,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