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石泉一村这个深度老龄化的社区里,全体社区干部时时刻刻以真心、真情服务各类人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情怀和大爱服务社区,倾力托举老百姓的“幸福梦”。
紧急寻亲 爱无界限
陈洁:“花阿姨,开开门,我是小陈,我和同事小吕过来看看你。”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温暖的故事在悄然发生。近日,石一居委会社工陈洁和吕绮爽像往常一样进行日常上门走访工作。当他们来到64岁独居老人花阿姨家门口时,多次敲门无人应答,打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花阿姨因两段失败的婚姻而郁郁寡欢,社交圈极小,平日鲜少出门。这一异常情况让陈洁心中涌起不安。居委会立刻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想办法联系其家人,另一方面继续和邻居阿姨保持联系询问情况。次日一早,居委会主任朱沪靓和社工裘一波决定再次上门查看。
他们来到花阿姨家门口,发现大门虚掩着,推开门后发现花阿姨侧卧在沙发上,已失去意识。朱沪靓立刻拨打120和110,裘一波按照120指令查看病人情况并呼唤花阿姨。花阿姨短暂清醒后又陷入昏迷,随后被送往附近人民医院抢救。由于事出紧急,朱沪靓垫付了急救费用,医生表示病人情况危急,需尽快通知家属。
花阿姨的前两段婚姻虽先后诞下了一儿一女,但婚姻破裂后都判给了两任前夫,之后花阿姨便与他们再无联系,子女早已成年,如今怎样也无人知晓。居委干部下定决心帮助老人找到两位子女,争分夺秒的寻亲路十分艰难,已无法从老人口中问出子女信息,寻亲路从一开始便陷入了瓶颈,怎么办?正当大家犯难时,看到花阿姨关机的手机,大家想到若未设密码可联系其联系人。幸运的是,手机未设密码。吕绮爽负责一个个联系,一句句询问,不敢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居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联系到了花阿姨的儿子和女儿,让他们赶往医院。花阿姨弥留之际得以一双儿女陪伴在侧,最终安然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邻里守望 温情传递
小陈:“徐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啊?电视频道又调不出来啦!别急,我这就上门给您瞧瞧,保证帮你弄好。”
小裘:“李叔叔,三伏天,天气热,我帮你检查下电器和厨房燃气设备正常伐?有什么事情尽管找我吧!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
小吕:“许叔叔,昨天给你发微信问好,看你没回我,心里头直犯嘀咕,这么热的天可千万别中暑,今天特地上门来看看你,以后要是有什么外出活动,记得提前告诉我一声,报个平安!”
在石一这个充满温情与互助的社区里,每一通电话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意义,它们如同纽带般紧密连接着居民与社区的心。当电话铃声响起,“您好,这里是石一居委会……”这一句句温柔而坚定的问询,不仅是对来电者的礼貌回应,更是居委会关怀与责任的体现。这句话背后,是居委会成员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他们不仅是政策的传达者,更是居民情感的倾听者、困难的解决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居民提供着贴心、周到的服务,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区的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石一居委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第二梯队”力量参与,坚持每天发布一期社区通报,及时向社区居民宣传政策公布各类信息,弘扬小区正能量,目前已发布851期,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未来,石一居民区将继续用眼睛探寻、用话语互动、用生命倾注,续写更多感人至深的社区篇章。而这份爱与责任,也将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让社区成为更加和谐、温馨、美好的家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普陀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