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4年度“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杨浦区青少年宫举行。新闻晨报早上海老记团成员赵金华叙述了自己一年中参与“早讲述”的过程中,成为“早上海up主”的感受。经过一年的培训与学习,早上海老记团成就了一批高质、高产的“早上海up主”,生产出总计近万篇稿件,新闻晨报也多平台联动,助力老记团的“早讲述”,在周到上海客户端开设早上海频道、报纸推出早上海专版。未来将继续通过早寻访、早锻炼、早舞台、筑梦早上海……丰富沪上老同志的早上海生活。
在早上海特色集市,看到为老服务新场景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早上海特色市集,其中均是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早上海”文旅、生活、学习、购物、康养体验。
在适老化改造好的居室里,利用家庭管理好帮手“小度在家”、上海电信“智慧卡”等,与AI陪伴虚拟人愉快地畅聊;
“上海十几家万达提前一个小时营业,开门迎接老年人,提供10.9元的营养早市套餐,提供优惠的欢唱套餐……”在全市66家万达、百联商超,开始一天的老年人优惠购物买买买。
记者从仪式上了解到,今年,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乐龄申城·早上海”活动,通过早讲述、早寻访、早集市、早助力、早课堂、早舞台等六大活动,2024年早上海将迎来“plus版”。
在仪式上,来自新闻晨报早上海老记团的志愿者赵金华也通过视频讲述自己成为老记团成员,作为记录早上海的up主一年的满满收获。
成为优质、高产的早上海up主要多久?早上海老记团:仅需一年
“早上海老记团”是在市委老干部局和上海报业集团指导下,由新闻晨报和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共同打造的志愿者服务群体。
自去年7月启动后,首批约60 名“老记”当起了早上海 UP 主,分享他们的早上海全新生活。
他们深度参与到新闻晨报的报道策划中,积极响应各种选题征集,用过硬的铁笔杆子与几近专业的摄影水平,来记录上海点滴见闻,在周到上海迄今发表文章近万篇,集纳出46期“早上海头条”精品集锦。
为了养成具有独立写作、拍摄、剪辑能力的早上海UP主,新闻晨报组织了培训班,教他们用笔杆子、专业相机来记录早上海。
经过一年的培训与自我学习,早上海老记团成就了一批高质、高产的早上海up主——
早上9点到晚上11点,老记团成员都在发布稿件。老记团成员纪延卓在一年当中的发稿量达966篇,俞善进和赵金华的发稿量紧随其后,也都超过800篇,这也意味着,一大部分早上海老记团成员每天的发稿量在2篇以上。
从近期发稿后台监测的数据来看,早上海老记团的整体发稿热情还在不断上涨,从最初的每周发稿量约100篇,此后每周的发稿总量逐周上涨,到这个月初,老记团成员周发稿量已将近1600篇!
内容生动而丰富!从暑期对家中进行正确扫除的经验分享,到台风天上海出现乌云遮日绝美一幕,到赞美三伏天申城街头的三农工作者,再到前往松江探访江南古韵美景,展示自己与一枚巴黎2024年奥运纪念币的故事……
老记团成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士,他们也将属于自己行业的趣事、轶事进行分享,周到客户端上所呈现的早上海,也是畅聊当下、悦谈往事的早上海。
短视频时代影响了不少人的媒体内容偏好,也给了老记团成员创作的动力。还有仪靖远、张建强等学习能力强的老记团成员,在经过短暂的手机拍摄、视频剪辑技巧培训后,不断自我学习,制作了自拍、自剪的短视频,并在周到客户端“早上海”板块发布,共有将近40则短视频作品,这些短视频通过内容展现了老记团成员所看到的世界,而我们也通过这些拥有着一定剪辑技巧的老记团志愿者,看到了紧随潮流、终生学习的劲头。
“未来依然要用相机、手机来记录‘早上海’,遇见到的素材就拍下了,运用新的平台,来分享我们的美丽生活。”老记团成员纷纷表示。
除了老记团成员的自发稿件,日常报道中,新闻晨报的采编团队常向早上海老记团发出征集邀请,均得到他们的十分积极的相应。
《台风来了,申城水晶天大片“咔咔拍”!早上海老记团出手,他们镜头下的魔都天空》就是综合22位成员作品成功出炉的作品,其中包括老记团从上海的各区发来的精彩照片,住宅区、滨水岸、高楼上、池塘边、高架桥下……各种明暗光线,高低视角。
早上海老记团也深度参与到新闻晨报50+的测评调查中。
在对沪上社区食堂进行走访之际,早上海老记团成员在邀请之下,纷纷分享起他们在各自家附近社区食堂的用餐经历。
在上海社区食堂的测评报道中,非新闻专业出身的成员们前往社区食堂踩点时,却发现了最吸人眼球的新闻亮点。根据提前设计分发的调查维度,大部分成员都发回了图文并茂的走访记录。
最终,根据老记们提供的素材,以及记者前期的实地走访,基于全市16家社区食堂的特色,整理为“菜价”“智能化”“适老化”“送餐上门”“社交乐园”五个小标题,形成了上海社区食堂群像,既展现了上海老龄化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就,也为申城更多社区食堂的未来发展提出“模板”。
上海老牌国货受到热议,老记团志愿者中不乏最忠实的用户,他们纷纷分享家里在用的国货产品,家门口买、在直播间买的经历。
……
这样的模式在这一年间逐渐成为早上海老记团和新闻晨报采编部门的“双向奔赴。”
分享全新生活,记录最美风景,未来,早上海老记团将继续出发,更具特色化地推进老年群体学习、健身、文旅、科普、社交、消费等早服务场景,打造有温度的早上海城市名片。
多平台联动!客户端早上海频道、报纸早上海专版…
当下,打开新闻晨报的官方客户端“周到上海App”,可以看到开发者贴心地留下多个进入“早上海”频道的入口。这是新闻晨报经过5次版本更新后,打造的一个更加适老的周到上海客户端“早上海”频道。
“首页”页面顶端,在“精选”“订阅”“身边”等一众频道中,“早上海”频道居于显眼的位置;在“周到号”页面的顶端,“早上海”则是三大选择之一。这两种方式均能一次点击直达属于“早上海”的海量信息瀑布流。
在早上海页面上,也有实时更新的“热门创作者”和“实时动态”。热门创作者是近12小时内踊跃投稿、发稿的老记团成员,实时动态下则是经过新闻晨报编辑进行审核、编辑后发布的稿件。而为了方便老记团成员进行创作和发布稿件,客户端还上线一键编辑、发布文章和视频的功能。
而在早上海页面,最为显眼的位置是“早上海头条”。
在每周“早上海头条”的呈现中,许多成员高水平的稿件令人眼前一亮。每周,晨报记者梳理、筛选一周中老记团成员所发布的所有稿件,选取10条左右精品内容进行整理集纳,形成再创稿件,这不仅是一次年轻记者与老记团的老记们一次共创的过程,也是为一周的老记团志愿者的精彩生活、过去一周中他们眼中的上海做一次总结和内容的二次传播。
新闻晨报推出早上海专版,也会定期进行“早上海老记团”优秀作品选登。
拿出珍贵的整版来刊载早上海老记团成员的作品,是对其文字、图片作品的认可,这一点让不少“纸上有名”的老记团志愿者大为振奋,带着墨香的报纸承载着属于早上海老记团的城市生活印记,也将一直被珍藏。
早寻访、早锻炼、早舞台、筑梦早上海……丰富了早上海生活
在这一年间,新闻晨报结合不同契机为“早上海”打造的各类活动也是创意满满。
“筑梦早上海”,不管几岁,人生永远有机会。在上海市慈善周期间,新闻晨报、老年基金会和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共同推出“不管几岁·人生永远有机会”的公益系列活动,发动全城共同为梦想众筹,全市21013人次参与,募集善款总数达到十万元。
“早锻炼”是“乐龄申城·早上海”不可缺少的一环。2024年元旦,近万名市民选手和观众参加了第十届蒸蒸日上迎新跑。上海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嘉定区政府、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报社等携手“早上海”品牌为上海市民贡献一场魔都运动盛会,让更多市民身体力行丰富都市早间生活,成为一张有温度的上海名片。
随着“早上海·早公园”计划的开启,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聚焦“公园+”,拓展公园服务功能,让生态底色更好嵌入美好生活。
“早集市”开到家门口!由市委老干部局联合20多家为老服务单位开展的“乐龄申城·早上海”为老服务进社区活动,走进全市10多区的50多家全国示范性老龄友好社区,组织开展“智慧出行”培训、法律服务、适老化改造和健康咨询等为老服务,覆盖老年群体近万人次。
“早舞台”活动的成果,在金榆奖智慧老人才艺大赛上得到集中展示。这其中,有鼓励老年人跟上时代的短视频赛,有彰显老年人博学笃志的演讲赛,还有秀出老年人时尚风采的才艺赛。在金榆奖的舞台上,每个参赛者都是明星。
“早讲述”活动,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围绕“红色寻访”“海派寻踪”“江南寻根”等主题,生动讲述党史国史、上海故事、江南文化。半年来,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600多次,受益人数超十万人。
“早观影”活动是普陀区委老干部局落实“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服务活动要求,联手曹杨影城等影剧院,推出“早观影”菜单,提供“早观影”服务,满足更多老年人丰富精神文化需求、乐享幸福晚年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后续将适时推进“早观影”服务进入全区社区离退休干部之家阵地。
“早课堂”分为线上大师系列课,线下身边的课堂,为老年人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场景。目前在线开设15门系列课,收看人次近20万。
“早巡访”活动,组织离退休干部志愿者利用早锻炼时段,对居住地附近的社区体育设施定期开展巡查。
在年初的“乐龄申城·早上海”公益盛典上,公布了早上海金点子设计榜,各行业优质企业纷纷加入,给出涵盖沪上居民家居、金融、旅行等领域的八大“早上海金点子”,早上海老记团也基于日常观察积极建言献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提出了包括社区食堂、老字号发展、社区康养等方面的老记团“早上海金点子”。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