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从上海视角,回望百年中国油画史

首次从上海视角,回望并全面梳理百年中国油画史,“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展览于7月19日至10月15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联合主办。

展厅现场

“从上海出发”展览以上海叙事来呈现中国百年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道路探索和辉煌成就,通过展陈清末至本世纪中国油画前辈的作品和详实史料,向中国油画先驱致敬。

林风眠《风景》油画  年代不详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刘海粟《北京前门》 油画  1922年 刘海粟美术馆藏

同期,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在举办“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而“ 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正好作为一个延伸,这也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刘海粟美术馆在上海“大美术馆计划”推动下的首次合作办展。

上海是百年中国油画的主要发祥地。1929年,在上海国货路举办了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型美术展览会,油画成为重要展示内容。今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来到上海,而“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与之遥相呼应,回眸历史,上海被绚烂的油画色彩深情拥抱。

张弦《人物》 油画 1932年 刘海粟美术馆藏

吴作人《沐》 油画 1936年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藏

展览总策展人陈翔认为,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为早期中国油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海派文化为外来油画的本土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养分。回顾百年中国油画历史,为今天怎样更好地促进和推动文化艺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飞跃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创新启发。

庞熏琴《林》 水彩 年代不详  私人收藏

吴大羽《瓶花》 油画 年代不详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展览按时间线索,分为“西画初菁”“留学精英”“流派纷盛”“时代芳华”四个板块,以大量珍贵原作和详实的史料文献,充分展示早期上海油画引洋入土、扎根开枝的独特历史,体现“从上海出发”的一路风华。

展览中,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樑、林风眠、吴大羽、张充仁等80余位见证中国百年油画历史的艺术先驱作品济济一堂,超过200件油画中,不乏张充仁《鲁迅像》、徐悲鸿《康有为像》、庞薰琹《静物》、李毅士《长恨歌画意》等鲜少与观众见面的中国早期油画佳作。其中,将近代西画传入中国的先驱人物吴法鼎的作品《海滨》极为珍贵,其作品存世可考的仅有四幅。

吴法鼎《海滨》 油画  191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徐悲鸿《康有为像》 油画  1926年 上海博物馆藏  康保庄、康保娥捐赠

展览深入探寻了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节点、重要社团、重要现象,剖析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关系网,挖掘真实而有温度的艺术家故事。

展览还特别关注了群星璀璨的女性油画艺术家,如丘堤、贺慕群等,为观众传递女性艺术家在中国油画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贡献。

丘堤《静物》油画 年代不详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贺慕群《无题》 油画 1968年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策展团队还以此次珍贵展品——潘思同的《水彩画教学手稿》为设计灵感,将刘海粟美术馆入口“大焕新”,手稿同款的彩虹色玻璃门将色彩引入展厅,颇具打卡价值。

潘思同《水彩画教学手稿》 上海市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藏

吴大羽《韵谱》 油画 年代不详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表示,油画在上海的发生、发展,有代表性地浓缩了百余年来中国油画的历史进程。上海更是文化的纳新和创新之地,两大展览在上海举办,可以说是深刻地联系起上海文脉,鲜明地体现出上海精神,将会得到广大公众的欢迎和激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